
我的感动,我的辩白
今天,在我的文集里,一则关于地震的文字下,读到了一则留评,除了将文章里被记叙的主人公恶狠狠的贬了一番,还直接骂我是“御用文人”。因为是“匿名”,我无法正面跟这位网友交流,其实也不用给自己辩解,良心在中
今天,在我的文集里,一则关于地震的文字下,读到了一则留评,除了将文章里被记叙的主人公恶狠狠的贬了一番,还直接骂我是“御用文人”。因为是“匿名”,我无法正面跟这位网友交流,其实也不用给自己辩解,良心在中,公义在心,如果硬要戴顶“御用”的帽子,我想,这个“御”,是国家和人民的上谕,是自己良心与道义的驾御。应该说,地震发生,我就自觉地担承了记录的责任,也许是多年新闻工作的习惯吧,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记者的视觉就开始工作,像汶川地震这样的事情,是人这一生最震撼的经历,是一个国家最灾难深重又最众志成城的历史,我感觉自己能做的就是记录了,于是从地震当天,就一直在记录。
可以说,一直到今天,我的心还沉溺在难以忘却的震撼和感动中,今天已经离开灾区,还是每天看四川台,听关于灾区的报道,还是稍稍触动就眼泪横流。谁说的,流泪也是坚强,我想,我的眼泪也不是软弱,而是感动,深深的感动。
地震后的一段时间,成都人天天逃余震。那时,我看到了即使在躲逃之际人的坚持和爱的力量。以后,去灾区了,我用自己的眼对焦灾区的悲壮和救援的感动,还有重建的信心,我是用自己干净的心和赤诚的爱去观察和记录的。我不敢说自己写得多么好,但我要说,那些文字,包括几则写纪委干部的文字,都是先感动了自己,在热血沸腾的感动中,让心河自然涌荡,然后,蘸着满腔的真诚和爱,形成了文字。
从来没有因为文字为自己辩解过,即使在当记者的时候。曾经,因为一篇批评报道,被批评者连续10年不放弃地上告;从县、地区、到省,中央,一直到当时的赵紫阳都作了批示;层层调查,结论是我在采访中没有任何违规和不实。调查过去,事情过去,我却感觉不安,想到有个人因为我的一则批评报导而一直耿耿在心10多年,这对于生命是多么大的折腾啊!于是我,就写了一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的歉意,也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于人的报道,要更加的谨慎。那则文字刊登在《新闻界》上,直到今天,还在网络上留有存照。
而今天,写这些文字,是想辩白了,为自己,更是为被我报道记录的当事人。
我不否认,去采写关于灾区纪检干部,是成都市纪委的安排;但我与几个同人,都跟市纪委不存在领属关系,严格说,其实我们也是志愿者,我们愿意没有任何报酬地接受采访任务,是因为我们想去,想去看看灾区和灾区的父老乡亲。至于成都市纪委决定为自己系统抗震救灾的优秀人物记录出书,我想也是处于表彰和激励的使命感吧,对这样一个感天动地的大事件的记录,应该具有千秋万代的意义。
在灾区的采访,是我一生千万次采访中最让我难忘的。
在彭州,从加油站坍塌了两壁隔断的厕所开始,我的心就已经揪紧了。渐渐接近龙门山断裂带,走进白鹿镇,废墟、断墙、帐篷、滚石、落沙、浮尘,看着,心里越来越沉重,眼眶湿了就没有干过。跟徐友贵说话,跟他跑工作点,连车上、饭桌上都在抓紧时间,因为他的电话不断,找的人不断。采访是困难的,抓着时间就问,找着谁就问,边问边看。看到他坐上车就睡着了,电话一响就蹦起来,看到他端起盒饭就往嘴里送,几分钟就解决了一餐饭,只是盒饭,他却连连说“好吃好吃”!其实那盒饭我只吃了一小半,不是我娇气,是真的吃不下去了。
对于杜初阳,或许因为她是女人,是个离婚的女人,是个外表娇柔内心坚强的懂得大爱的女人,我更是心碰心地感动着。在采访她本人之前,就已经搜集了她的事迹材料。而最终打动我,让我找到一条可以贯通文气的红线,则是她的微笑,是她面对地震伸出双手抓住同事时脸上露出的坚强的微笑,是她坐在强烈余震里巍然不动的微笑!而采访中,她的女儿不止一次打来电话,催妈妈吃饭,告诉妈妈想吃什么,她声音轻柔的叫着“乖乖”,说妈妈忙,说现在还不能吃到那些东西,那时,她仍然微笑着,是一个平凡的母亲最温柔的微笑。
我永远也不能忘记,杜初阳说自己地震后没有哭过的时候,眼眶里滚动着的泪花。
那天,从彭州回到成都,已经九点多了,我在家里给自己下了一碗番茄煎蛋面,吃着的时候,想到初阳说的,只要有饭吃,我们就会使劲吃,吃得很饱,怕下一顿吃不上……又眼泪夺眶而出了。
已经深夜了,我仍然沉浸在灾区的情景中,难以平静。就下楼,在街边绿荫道上,独自走。
忽然闻到花香,就看见栀子花开了。惨然的白,魂样的香,挥不去散不开的浓!不是一株,在路的两边,杂草丛生的地方,星星点点的白色的栀子花,借着天光灯影,魂样的绽开了。
顿时,犹如看到废墟下的挣扎和呼唤,生死间的嘱咐和期待,山崖上的牵手和相伴……所有的惨烈和悲壮,所有的感动和震撼,所有的爱和被爱,都聚合在栀子花绽开的花丛中了!我一阵战栗,就在飘着一地栀子花香的路上,哭出声来……
我是很喜欢栀子花的,可是今年栀子花开,我家的花瓶没有插过一朵栀子花。是因为敬畏,敬畏生命。我将白色栀子花的意义连接了逝去的花朵样的生命。
前往都江堰采访,更是我的自觉。
都江堰青城山差不多是我的第三故乡,自然有一种特殊的牵挂。
采访赵浩宇的整个过程中,我接触了几十个人,看了从城里到山村纪检干部抗震救灾几乎所有的救援以及工作现场。这是一个优秀的团体,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事迹都有感动。我用心感受。刘建华吃饭都要捂着疼痛的胃,可是让他休息,他却摇头,说“没有关系”。地震棚里,过了吃饭时间没有吃上饭正在呼呼吃方便面的蒲永明,脸色沉重地说家里房子垮了丈母娘没了;李桦说自己知道母亲被压住了却因为忙着救“容易救的学生”而没有救到母亲……他们的声音他们的眼神,有一种让人流泪的沉重。
在都江堰的采访,我的心一直在流泪。至今仍然忘不了这些在地震前线的人们的眼神。那是怎样的一种眼神啊,沉重、疲惫、匆忙、焦虑,忧患,多少情绪近乎极限的胶合,竟然生成出一种闪烁,一种让人感觉到火山喷发般的能量的闪烁!
我不敢说,眼前的这些人,在平和的日子,是不是有一些“官”的陋习,也不敢说他们有没有贪过、占过、懒过、高高在上过;但地震当前生死关头,人性的善良党性的正气是凤凰涅盘般彰显了。大灾激发大勇,大难就有大爱。灾区的人是伟大的,无论是逝者还是
版权声明:本文由sf666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01hrguangdong.com/html/sanwen/x465u760nt1.html
上一篇:刘主任
下一篇:“难忘”的师恩永远难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