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和法如鸟之两翼不可偏废

道德和法如鸟之两翼不可偏废

乡山杂文2025-09-27 04:34:40
“法”是国家制订,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条律。古代的“法”字写作“灋”。字形由氵、廌、去三部分组成。《说文解字》中说:“灋,刑也。平之如水,故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意思是“法”象水一样,始终
“法”是国家制订,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条律。
古代的“法”字写作“灋”。字形由氵、廌、去三部分组成。《说文解字》中说:“灋,刑也。平之如水,故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意思是“法”象水一样,始终保持水平而不倾斜;廌(音zhi),是头上长着一支角的神兽。能辨别罪与非罪,古人对“法”字的理解从字形中可见一斑。
韩非说“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马迁将法归结为“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显示的是法的公正。这说明公平公正的“依法治国”理念,中国早就有了。不过中国历代统治者似乎更崇尚“以德服人”。习近平说,依法治国“必须结合本国历史和文化传统,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以德服人”无疑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其实依法治国和以德服人并不相悖,道德的自觉与法律的强制,犹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不能偏废。只有相辅相成才是治国之道。
道德不同于法律,但却是高于法律的行为准则,是终极意义上的法律。法律带有强制性,而道德则是内心的规范。所以道德较之任何文本的法律都更具约束力。道德是永恒的法律,“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既是法律的诉求,也是道德的底线。法律的作用在于威慑,道德的力量在于教化。法律如果违背了道德,就不会被社会所接受。比如法律主张公平,但孕妇在怀孕和哺乳期内却可以暂缓服刑;罪犯在服刑期间患有重病可以申请保外就医。这些“法外施恩”的举措,就是出于道德的考量。
德治是法治之本。法只能让贪官不敢腐。唯有德才能让官员不想腐。我们的先人以礼入法,却情、理、法兼顾的法律模式。创造了许多社会祥和,国家繁荣的盛世朝代。我们在借鉴当代西方国家法治模式的同时,不能丢弃中国人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习近平说:“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以法治世,以德服人,就是中国人的治国之道。
2015.2.9.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