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是为了什么
教育是为了什么?现在应该从单纯的怀旧转向改革,应该向前看而不是往回走。面对千百万仍然挣扎在应试教育苦海之中的青少年,面对未来的中国教育,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变革。当下,以应试教育、择校热、上学难上学贵为特
教育是为了什么?现在应该从单纯的怀旧转向改革,应该向前看而不是往回走。面对千百万仍然挣扎在应试教育苦海之中的青少年,面对未来的中国教育,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变革。当下,以应试教育、择校热、上学难上学贵为特征的教育弊病,使得教育品质与教育规模形成了巨大反差。专家谏言,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要实施平民教育、生活教育,要恢复教育的人文性、民族性,以保证教育的公正、科学。现状
如今,一些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动辄靡费上亿元资金,建大楼,盖豪华校门。有些学校甚至以培养未来的白领和精英自诩,让学生在中学就学会开车和打网球。人的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是现代教育同样重要的两翼。片面强调教育的经济功利价值,会导致教育价值的失衡、教育品质的异化,沦为目中无人、见物不见人的教育。可以看到,当前我国人口素质的落后不仅表现为平均受教育程度仍然较低,而且表现为接受过一定程度教育的人在做人的能力和公民素质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这正是教育中人的价值缺失、教育功能异化的结果。
对策
温家宝总理曾经出人意外地提到了平民教育。他说: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尽管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整体上还比较落后;然而,我们已经久违了平民教育,多少年没有听到过这个词汇了。平民教育,一个我们久违了的词汇。五四时期,它是个流行语。教育家陶行知当时就强调,在贫穷落后的中国要普及教育,一是要省钱,二是要省时间,三是要通俗。1、用穷办法普及穷人所需要的粗茶淡饭的教育,反对洋化教育,反对用浪费的方法去普及少爷教育、小姐教育、书呆子教育,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价值,不仅是针对泛政治化的国家主义、经济主义、功利主义,也是针对学校教育中的学科中心、考试主义;2、20世纪初,杜威领导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曾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陈鹤琴的活教育等都曾为重建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做出创造性的贡献;3、今天,我们应当重新接续这一被中断的历史进程。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脱胎自杜威的教育哲学,却是为解决中国教育问题,在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本土化、民族化特征。他将生活教育定义为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4、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有价值的建设目标。这需要重温、接续中华民族两个伟大的传统,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优秀成分和五四新文化的传统,并与当下本土化的教育改革实践相结合。深化和弘扬这一文化教育方针,意味着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和科学性,恢复教育的人文性,重建教育的民族性。
其实,我们提倡平民教育,不仅指在没有条件时,因陋就简、艰苦奋斗,而且是指教育在本质上就应该是清澈明净、朴实无华的;公立学校的建设应当以实用为准,以铺张浪费、奢侈豪华为耻;正如一位老教育家所言,学校要像学校,而不是像宾馆;校长要像校长,而不是像老板。平民教育也是一种平民化的教育。平民化的教育与培养贵族、精英、少爷、小姐、人上人的教育相反,它培养的是具有平等思想和创造精神、以一技之长自食其力和服务社会的合格公民。真正能够承担社会责任、成为社会脊梁的优秀人物,只能从这种教育中产生,而不可能从娇生惯养、甚至骄奢淫逸的教育中产生。
版权声明:本文由sf666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01hrguangdong.com/html/zawen/x7idd7utnrh.html
上一篇:道德和法如鸟之两翼不可偏废
下一篇:从作家废名打架说开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