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年大十五
吃了年夜饭,再不得不去欣赏的所谓文化大餐春晚之后,正月初一不出门,初二开始拜年,走亲访友春节三天很快过去,到了正月十五才算是过年。乡下叫这是小年大十五。正月里最属十五这一天算热闹,热闹得内容不外乎社火
吃了年夜饭,再不得不去欣赏的所谓文化大餐春晚之后,正月初一不出门,初二开始拜年,走亲访友春节三天很快过去,到了正月十五才算是过年。乡下叫这是小年大十五。正月里最属十五这一天算热闹,热闹得内容不外乎社火、灯谜以及吃元宵等。社火按内容分为龙狮队、太平鼓、腰鼓、旱船、高跷等;灯谜则主要在晚上举办,一般有联谊舞会、茶话会、团拜等传统项目作为主打内容;吃元宵南方北方各有地方特色,不一而足。
所谓一个大字,一是大热闹。大热闹从前是社火为主旋律,到了十五这一天,各乡各镇各单位按事先安排好的计划挨个拜年。耍社火的都是每年那一套人马,行头大都是新换的,一派新气象,新面貌,新阵势。到了你家门前,一般都得按习俗鸣放鞭炮,意思是“接”,图个吉利。有钱人家或大户人家则不同,非要花费银子作为迎接,这是事先都商量好了的。只见大门口摆好了桌椅板凳,桌面上献上水果、烟酒之类,等社火队按程序耍过之后,便是房东恭敬的上前敬酒敬烟。但最主要的还是事先准备好的银子。社火队收了银子,便顺街向着下一个单位或家庭铺面走去。早年社火的内容比较多,旱船、高跷、龙舟以及一些由钢精钢管搭建的各种造型,这些造型来源于四大名著、神话故事里面的人物、故事为主。但近年来的社火队,主要以太平鼓队、耍狮子、舞龙队为主了,其他的项目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少之又少呢?
但社火队的简化并不代表前来欣赏市民的热闹度就会减弱,反而一年比一年旺盛。你看看,那年轻小伙子一个个穿戴时尚,一个个青春年华、血气方刚,那大姑娘,一个个花枝招展、亭亭玉立、秀色可餐,他们是前来欣赏者的头一批;而后来的是中年妇女、老人小孩。街面上,尤其是主干道的街面上,过年期间的热闹劲似乎突然像山洪一样爆发出来了。就在这一天里,在上午九时左右,家家户户门前早就站满了驻足观望的乡里乡亲、远方朋友、国际友人。前来驻足观望的市民老早就等候在各自家门口。他们等什么?他们等的似乎不是社火队,也不是要考虑欣赏什么社火内容。他们等候的是正月十五的锣鼓喧天,他们等候了十几天终于等来了。
社火队的到来,其实是先有声响。这声响早把一个闹的情绪给兜了出来,这闹的心里面早就有了一个新奇。新奇什么?年年都有的社火,其实就有这么神奇的功效:你是年年等,等啊等,年年都是一个新奇;你似乎感觉得到,那街面上那么多的人,今年才是第一次见到社火队似的!这就是正月十五的一个闹。这闹,闹出一个大街上人人期盼、人人性情、人人新奇的氛围;这闹,闹出一个正月十五的大,这个大,概括起来讲:就是一个热闹,一个喜庆,一个繁荣,一个人气。
一是大热闹。有人戏言,过年过得就是一个累,男人累,女人更累,娃娃也累。早年的累演变到现在,又多了一层没劲。再加上春晚的低谷,让年味真的——就那样了!你也似乎说不出什么精彩不精彩的。哎,年啊,一年不如一年的感慨,人人有之,有人说出来了,有人装在肚子里懒得说出来罢了。且慢,先别着急。到了十五,这年味的真意便凸显出来了。社火的锣鼓喧天,社火的喊声阵势,社火的恢弘气势,社火的大街小巷,社火的大气磅礴都可以简化成一个单词,把你吸引,把你营造,把你感染,使你那早已失落的心情顿然融入到热闹的天地里面了。
二是大喜庆。平时的喜庆不外乎婚庆的喜气仰或是白事的喜气。中国人老早就有的红白喜事不外乎就这么一点点。不必赘述。当然,平时你还可以说出其他节日的喜气喜庆来。如五一十一或者其他传统节日,如端午、重阳、清明等。但这样的节日里,除了当事人自己的喜庆,其他人的感悟几乎没有多少在里面。过年了,家家户户有喜庆,那是铺天盖地,那是一种传统,但除夕之夜,我们家家户户在家里面欣赏春晚文化大餐,这虽具有普遍性,但毕竟是在晚上,更何况是家里面,喜庆有吗?有,也很多。从初一到后来的几天,人们无非是拜年,拜了年还是拜年。拜年说白了,那是一家一户的走动,其内涵,无非就是酒文化,问好,打招呼,祝福相互的喜庆。可是——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就是完全不同的心情了,因为这一天的喜气、喜庆、喜悦,不是一家一户,不是一个单位,不是一个家庭,不是一个乡镇,不是一个市区,也不是一个省——而且全国性的喜庆啊。
三是大团圆、大和谐。每年正月十五这一天,那大街小巷上的锣鼓喧天是带有普遍性的,一个大写的喜庆,一个大写的繁荣,一个大写的人气。要我说,中华民族的人气,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是最旺的,是最大团圆的,也是大和谐的中华。
版权声明:本文由sf666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01hrguangdong.com/html/zawen/x3iu3sdhhnn.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