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乘风物丽江夜

偶乘风物丽江夜

鳏鱼渴凤散文2025-05-17 14:53:18
对于丽江,最初的印象来自于书法。因为在《中国书法史》上记载着仍在使用象形文字——东巴文纳西族人,就来自于丽江。前不久,有幸造访丽江古城。那天,我们从大理一路紧赶慢赶,到丽江时已是夜里十点多,放下行李,
对于丽江,最初的印象来自于书法。因为在《中国书法史》上记载着仍在使用象形文字——东巴文纳西族人,就来自于丽江。
前不久,有幸造访丽江古城。那天,我们从大理一路紧赶慢赶,到丽江时已是夜里十点多,放下行李,就直奔古城。
刚进古城,一个硕大的浮碉呈现在眼前,讲述着纳西人的图腾与传说。沿着青石彻筑的路继续往里走,几乎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这里分明是江南嘛,雪山上溶化的雪水在小桥底下静静的流淌,两架水车咿咿呀呀在河上转个不停,河的两岸是依依的杨柳,争先恐后地向水里探去。路边低矮的小木屋在不太明朗的灯光照映下,显得古朴而苍茫。
“丽江城里没‘好人’,有的只是‘雕民’、‘卖银的’、‘瓢客’和‘拉皮条的’”。在路上,导游曾这样告诉过我们。到得城里,果然不是虚枉之言。街面上的店铺一家紧挨一家,大多卖的是些木雕、银饰、各色水瓢和皮具。坐在小凳子上的“胖金妹”(纳西族人把女子称为“胖金妹”,而男子则称为“胖金哥”)见有人走来,立即起身,向行人介绍着店里的一个个物件,两眼的光芒是柔柔的,走路的姿态是柔柔的,说话的声音依然是柔柔的。不一会儿,一条丝巾或者一套银饰在不经意之间移到了客人的手上。若是客人并没有看中,胖金妹也只是微微的一笑,并无市俗强买强卖的举动,一切都显得格外的和谐。
转过街口,一阵歌声从远处轰然而至,急步越过小桥,便是到了“酒吧一条街”。整条街的店面门脸上挂着一串串的红灯笼,与水面的倒影连接在一起,把街道的路面、墙面还有泡吧人的脸抹上了一片红色。“一米阳光”、“千里走单骑”等酒吧里挤满了人。往酒吧里走去,见没了座位,正欲离去,还没等转身,“来,我们挤一挤”,一句善意的邀请,使人驻足,欣然落座。阔大的桌子是用原木从中直接破开而成的,桌面上摆着各种酒水,红的、白的、栗色的,一任客人随意取用。火塘边上烤着的肉,滋滋的冒出浓烈的香味,纳西族胖金哥、胖金妹在人群中往来穿梭,将烤好的肉送到桌上。墙上、天花板上涂满了东巴文和一些叫不出名儿来的图案,透着几分神密。不知是谁起了一个头,一屋子的人唱起了欢快的歌谣,歌声越来越高吭,很快越过小河,冲进了对面的小屋,里面的人也毫不示弱,亮开了靓丽的歌喉。一时间,不分肤色与种族,两边人各成一体,对起了歌来。左岸一曲结束,便一齐大吼:呀嗦——呀嗦——呀呀嗦……右岸一个小伙情急之下,操起烧烤用的铁丝,冲到众人面前,自任指挥,一曲终了,铁丝脱手而出,插入一株杨柳,尾巴不停地颤动着。接着又是同样豪放的呀嗦——呀嗦——呀呀嗦……临到一时想不起歌词来,便就着曲调现填新词,自然引来阵阵的欢笑。许是受了音乐的鼓舞,酒吧里坐着几个老外,虽然听不懂歌词,却也跟着节奏,“嗵——嗵——嗵”,把个桌椅拍得镇天价响。
也不止是喧闹,偶而也会看到一两对情侣,倚窗落座,优雅地举杯相碰,浅浅的啜上一口,略显朦胧的灯光下,红红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我禁不住好奇,是什么原因使丽江古城拥有这样和谐的氛围?几经询问,才得到了答案。“丽江是被地震震出来的”,千百年来,丽江城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生活之中(这也是东巴象形文字至今仍在使用的原因)。十年前,丽江遭受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一夜之间,丽江城变成一个瓦砾场。从废墟中幸存下来的人,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他们珍惜着每一天,不与人争利,只给人欢笑。
正是那场大地震,外来的新闻记者在报道灾情的同时,也将丽江美丽的一面展现给了世人,旅游业随之兴起,前来丽江的人也越来越多,所有来过丽江的人都亲身感受到丽江城里的谦和与热烈。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