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秋

又是一秋

檀痕散文2025-07-27 04:22:43
南国的秋,怎么也无法找到,郁达夫所描述的那种“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的韵味来。那高大的玉兰花树,与地面散乱铺陈开去的野草。还是像刚从清潭里捞出来似的,一棵棵,一株株,随意地,闲
南国的秋,怎么也无法找到,郁达夫所描述的那种“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的韵味来。
那高大的玉兰花树,与地面散乱铺陈开去的野草。还是像刚从清潭里捞出来似的,一棵棵,一株株,随意地,闲散地,排列着碧绿无比的阵势。依然向大地铺陈着,更加深沉的绿意。
在这模糊不清的秋日里,我真的不知道,还能否找到,那曾经独有的,秋的澄明之感。
前面还是那座山,脚下还是那条道,溪水还是那样的淀清,天与白云还是那样悠然,只是心情早已变了模样。
看着草尖上顶着一粒晨露,随着雾气的凝聚,已入秋的叶片,终因承受不起那一份,带着凄清的沉重,而垂了下来。无助的晨露伧促地落了下去,连打一个滚的机会都没有,就那样无声地融在了黄土地中,而不见半点痕迹。珠消人叹,命薄如秋。
如秋般的思绪,虽然还未到枯黄的季节,但,无根的言词,终成了一漂浮萍。望天之蓝,观云之白。桑间之相约,柳荫之依别,落花之有意,流水之无情。万世万物是否都能在这秋的陌上,从一个故事走进另一个故事呢?
抽出一支烟,点燃后看着烟头,在灰白之下闪动着的一缕红光。光给人的感觉总是不同的,微微的一丝暖意,似乎透过指尖,慢慢地缭绕在了心间。是啊,何苦一定要学那古人,舞文弄墨诉悲秋呢?秋本身只是一种季节的必然轮回,人们强加与它那么多的意义,能解决现实中的半点烦恼吗?为什么不重温一下邓肯:“古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不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瑰丽。”这样充满活力与生气的话呢?这样一想一阵轻松,一份自由又回到了心间。
都说秋是属金的,尽管山野还是那样的绿,但,季节还是季节,这绿叶在秋阳的折射下,还是会在隐约中,散发出些许,带着其独有的,金石般的冷光。这种冷光是平滑与寂静的,它透着一种如佛家禅定的淡泊,与基督广布的爱怜。也许这才是真正的秋意。
虽然每年都有秋,每年也都写过几篇秋的文字。然而,每一次总是此秋非彼秋。很多人都说是2008是梦圆的岁月,但,一样有很多人却说这是梦碎的年份。时光在变,人也在变,同是秋天,它所面对的人和事不可能是相似的。就是同一个人,因时间、空间、心情的不同,对秋的感受也会不尽相同。就秋本身而言,它在一次又一次地回黄转绿的轮回中,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模样。使其变的时而雅致;时而摩登;时而含蓄;时而奔放。
到了深秋之时,再登山临水,看见清脱的峰峦、澄明的潭水。或者一只远飞的孤雁,一片坠地的红叶,这须臾中的间隔,便有“物谢岁微”、抚赏怨情的滋味,充满心头!因为那凋零的、肃杀的、冷静的景物,自然的摇落,是凄零的声、灰淡的色,能使人愁肠百结。
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总是以每个人自身的情绪来做基准的。用自身的情绪来打造秋的面孔,以自己的情感来决定秋的韵味。而秋是宽容的,它体味到了人生的不易,当人们将自己的各种情绪,强加在它的身上时,它总是无声地承受了下来,于是无论人们是悲秋还是喜秋,它都一样将其点缀的精彩无限。
在玉兰树下,一位清洁工舞动着大竹扫把,在沙沙的声中,将一夜吹落的黄色玉兰叶,扫成了一垛一垛,不一会她又将那些黄叶点燃,叶垛上立即袅袅地,升腾起一股浓浓的轻烟,空气中也随之弥漫开,那玉兰叶被焚烧后,所散发出的那种特有的清香。一种陶醉的感觉在不知不觉间,将先前还残留着的悲秋情绪一扫而光。
望着那袅袅升腾的轻烟,我突然掠过一个很诗意的名称“焚秋”。在这“焚秋”之中,那升腾起来的烟,不就是那落叶与枯草的魂吧?当它们不违时令地丢弃绿色,不再需要阳光,不在企求雨露。它荣辱不惊、兴衰泰然归于腐朽时,依然以一股清香带走人们的烦恼与悲情。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