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的误区(四)
如果一个旅游团从我们小区穿过,一进门就会看到,岗亭内坐着一个歪斜地靠在椅背上,神情倦怠,神志不清的人,他们一定会认为那是一个残疾人,或者是一个痴呆,绝不会认为那就是小区的保安!在八十年代初,我们看到的
如果一个旅游团从我们小区穿过,一进门就会看到,岗亭内坐着一个歪斜地靠在椅背上,神情倦怠,神志不清的人,他们一定会认为那是一个残疾人,或者是一个痴呆,绝不会认为那就是小区的保安!在八十年代初,我们看到的保安,大都是单位,机关,或者是保密工厂设置的保安。那些保安训练有素,统一着装,交接班时排着队伍,来到岗亭,相互敬个礼,然后换岗。他们神态严肃,纪律严谨,站岗时用目光记录着周围的情况,换岗时要留下值班日志,交接要清楚,轻视责任要追查。
进入九十年代,社区也开始配备保安。为了警惕越来越多的盗贼,扒手,入室抢劫等危害社会的现象,社区大都雇佣了保安。这样给居民一种安全感,好像大门口按了一扇防盗门。于是,保安在社会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区的物业部门也不惜花费重金雇佣保安。为了保障小区的生活安全,每个大门口也都安排了保安。随着经济的发展,保安队伍不断扩大,凡是新建小区都安排保安。现在一些学校,幼儿园等孩子出入的地方,也开始设置保安。保安的责任越来越重,社会也更加重视。但是,有些保安,上岗前没有进行正规训练,以及岗前培训等,有些外地来京打工的民工,托个人,找个路子就能当保安。
在八十年代初,当保安就像入伍一样严格,身高,品质,就连家庭也都考查一下。进入保安队伍,首先要进行训练,炼拳脚,学武术,掌握一些制敌的本领。上崗后,他们每天清晨要进行训练,跑步,做操,时常发出整齐的脚步声,时而喊口号,“一——二——三!”有时会把我们从睡梦中吵醒,但是我们并不讨厌他们,反而觉得这个清晨很美好。知道那些保安在训练,在做上岗前的准备,他们是维护社会治安的勇士。
现在,随着保安的普及,处处可以看到保安的身影。但是有些保安的整肃越来越差,没有整齐的着装,没有严格的纪律。松松垮垮的上崗,说是上崗,不如说在門口等待吃飯。一般的小区南門是收缴汽车费,出入要计时,但是陌生人出入,从来没有登记,也没有任何记录。松散的管理制度使保安变成收费保安,而小区的另一个大门,北门,就成了保安的“歇脚”处,人员随便出入,没有任何登记。由于保安的待遇不高,大多数保安干不长,有的半年仨月就走了。所以保安成了民工的跳台,他们从乡下来到城市,没有一技之长,当个保安,管吃管住,先找个落脚之处,因此保安就成了民工进城打工的一个转运站。有了转运站,那些年轻一点的民工,为了找个挣钱多的工作,很快就走了。所以小区的保安没有干长久的。为了确保大门口有保安,于是便招来一些农村进城的中老年人,有的满脸皱纹,有的已经花白头发,他们没有一技之长,进城找工作很困难了,但是他们坐得住,安分守己,于是保安就聘用了这些人。夏天,可以看到他们趿拉着拖鞋,光着脚丫子,穿着自己的农民服,来到岗亭,上岗。说是上岗,就是坐在岗亭,耗时间,等待吃饭。他们没有交接,也没有工作检查,下了班就完事。这样的保安,也许是少数,但是我们生活中有一个误区,认为请了保安就能放心,门口有个保安,盗贼就不敢进来。
随着私人经济的发展,保安也趋向个体化经济,保安管理也更加混乱。完全是雇佣关系,花钱雇人当保安,物业部门只有出资雇佣保安的责任,而没有监督的权利。保安队伍缺乏管理,更谈不上保安人员素质的提高。保安工作变成了打工族的驿站,看大门成了保安的代名词,而这种保安已经亵渎了保安的神圣职责。可以看到他们一大早来到岗亭,无所事事,打开随身听,听听相声,听段评书来打发时间,如果再无奈,就把门口收废品的老头找来,下盘棋。
这种现象不能只强调是个别的,而应该说这是我们社会的腐败现象!
版权声明:本文由sf666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01hrguangdong.com/html/sanwen/x75f77i0gym.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