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根越脚:话西塘
“轻纱笼薄雾裹,小桥弯弯流水清清。”多么恰切的描述,形象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水乡小镇的生动图景。提到水乡小镇人们很自然便想起江南,或许是沾染了水的灵气使江南的水乡在古旧中带着几分别致,像首忧郁的抒情诗总
“轻纱笼薄雾裹,小桥弯弯流水清清。”多么恰切的描述,形象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水乡小镇的生动图景。提到水乡小镇人们很自然便想起江南,或许是沾染了水的灵气使江南的水乡在古旧中带着几分别致,像首忧郁的抒情诗总是流露出与众不同的气韵。闲散之中又有些须悠然,久居水泥森林的城市人魂牵梦萦。小镇西塘便是其中一个颇具特色的代表。镇为泽国,四面环水,港汊分歧,湖河联络,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地处杭嘉湖平原嘉善县西北部的西塘,便是这样的水乡泽国。镇中沃土被9条河流割成了8个板块,它们又被众多的桥梁连成了一体。从明至清西塘共修了22桥,其中最古老的要算位于镇北的卧龙桥了,而最有特色的则要属送子来凤桥了,每座桥都有个好听的名字安境桥、安仁桥、永宁桥、五福桥等。可以看出这些桥名无一不寄托了西塘人美好的愿望。
街衙依河而建,居民临水而筑,而建在河道两旁的廊棚,可算是西塘的一大特色。透过全长2000米环绕老城区的廊棚,晨间,可以看到两岸的瓦屋倒影,薄雾似轻纱样罩着小小石桥,除了桥底潺潺地流水声,四周是如此静谧。傍晚,扁扁鱼舟泊在空无一人的河边,夕阳的余辉映着河畔那如林的桅篙。特别是梅雨时节,廊棚内更是欣赏江南烟雨的好地方。
顺着窄窄弄堂一直走来,仿佛走进了西塘人的日常生活。沿弄巷不仅有粉蒸肉、腌青豆等特色小吃,而且还有俗称西塘“三把刀”的竹雕、剪纸、版画等工艺品售卖。这样的弄堂在西塘共有122个。其中,石皮弄的宽仅为六十八公分,其意名石头象面皮一样薄。
西塘还有个特色就是其浓郁的文化氛围,仅仅明末清初的427年间,就出了有名有姓的进士19名,举人31人。这源于其悠长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此地已是吴越两国相争的交界之地,吴王金戈越王剑,一幕幕吴越纷争的悲喜剧,都曾在这里上演。名相伍子胥曾在这里筑修过水利。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钱塘做官时,游历此地作《上元过祥符》诗一首。元代钱塘诗人钱帷善,姑苏诗人高启也曾到西塘访古探幽。民国时吴江诗人柳亚子也曾多次来这里与镇上文人雅士吟诗聚友,南社成立后,西塘参加者就有17人。而且,历代由文人组合的诗画社团有9个,留下数量相当可观的书画作品。老一辈革命家陈云也曾于1927年枫经暴动时来到西塘。
尽管穿越了二千五百年的苍莽时空,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已使它宠辱不惊,底气绵长。
版权声明:本文由sf666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01hrguangdong.com/html/sanwen/x55ff6fhtnn.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