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印象(一):去祥云街吃过桥米线

昆明印象(一):去祥云街吃过桥米线

水流散文2025-08-05 23:34:34
十一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星期六的早上,和老公他们一行三男两女五人踏上了向往已久的南方之旅。真是奇怪,期盼已久的东西一旦来临,反而没有盼望之中的激动和迫切了,反倒觉得无所谓的感觉,人真是奇怪啊。从中原出发
十一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星期六的早上,和老公他们一行三男两女五人踏上了向往已久的南方之旅。
真是奇怪,期盼已久的东西一旦来临,反而没有盼望之中的激动和迫切了,反倒觉得无所谓的感觉,人真是奇怪啊。
从中原出发时,已是深冬的天气,短靴子已经不合时宜了,穿着长靴、毛呢裙子,外面是薄呢子的大衣。可刚到机场就热的不行,大衣就穿不上身了,开始担心带的厚衣服太多成了累赘。
出发前也是做了功课的,在网上查了要去地方的气温。要去的是昆明、大理、丽江、泸沽湖、西双版纳,历时十一天。瞧,这一路够难为呢,说是玉龙雪山很冷,要穿羽绒服;而版纳却是三十度呢,而且每天的温差很大,所以冬衣夏装都要带的。为带东西很是费了一番心思:老公建议少带东西,他讨厌罗里啰嗦的,可是我减了又减,还是带了一满箱子,穿的、洗的、用的哪样也不能少了。老公叹叹气也无话可说了。出发时一看就我们的箱子大,大家都感慨,老公什么也没说。真是难为他了,平时他自己出差、旅游,总是什么也不带,最多夹个小包就去云游了,是最利索的一个人啊。总是在回来时候,才会把大包小包的东西带回家。这一回,一出发先就满了,一路上害得老公拉来拉去的,有的地方还要搬来搬去呢。我心里暗暗告诫自己,什么东西也不买,再说根据以往的经验,景点的东西贵,还都是些回家不适用的东西,更主要的是没地方放啊。
但是,人的理智总是很难战胜主观愿望的。尽管我们都以为自己很成熟、很理智的。在以后的行程里,就不断地证实着这个道理——人总要犯错误,不管年龄大小,总是要重复犯一些错误的,虽然都是心知肚明,但在那个特别的环境里,还是忍不住要犯。
第一站到了昆明,一下飞机觉得有凉意袭来,嘿嘿,穿的衣服刚刚好,不热也不冷呢,大概比来处气温高两三度的样子。大家都高兴。
昆明,四季如春的春城。果然到处是树绿、花还在盛开呢。昆明的机场不大,出了机场街上尘土飞扬、人多、车多,好像到处在修路。下午去逛市区,没打的,特意挤了很挤的公交车,大家都似乎很久没有这种经历了,真是感慨现在还有这么挤的公交车,真替昆明人感慨啊。
昆明的街道窄,不算太整洁的城市,街上有很高很现代化的楼房,它们看上去总是有些特别,仔细看过几遍,才发现是窗户的形状与北方不同;北方的窗框大多是横宽,而昆明的却是上下长的长条状的,看上去有点战争时期的风格,有点国民党军统时式的奢华。长条状的窗框是为了更多的接受阳光还是不太稀罕阳光才追求建筑的风格呢,不得而知。街道大多是石板铺就的路,石面被踩踏的光溜溜的,竟然泛着光泽,飘荡出几分悠悠闲情;街上这里人的皮肤都很黑,人也瘦、个子都不高。也看不见白而高挑的漂亮女子、高大的男子,随时可见用花单子背着孩子行走的少数民族妇女;街边、转角处有小吃摊:浆包豆腐、炸土豆片、热蒸小馒头,好像面粉金贵,馒头就做小吃了;有用竹筐盛着的生吃的地瓜、青果,随处可见的小吃和琳琅满目的生活小饰品,弥漫着浓浓的人气,很是人间烟火的样子,东西也不贵,是个能舒适生活的地方,最少是个适合女孩子生活的地方。
虽然公车很挤,城市的印象和春城的名字不太相符,春啊,花啊,什么的,应该和漂亮、情趣、浪漫相伴的啊,大概是想当然的成分太多的缘故吧,一个城市自有它自己形成现状的原因,干嘛就要成为从来没见过它的人想象的样子呢。
但不知为什么还是觉得爱上了这个地方。常常的就是这样令自己也感觉奇怪,不知道自己想些什么。
几处购物的地方百盛、沃尔玛不想去了,在家时天天逛街,出来了就不想浪费时间,毕竟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才是目的啊。问了一路的花市,竟然都不知道,原来最著名的南斗花市并不在市区里,是一个景点,要特意去才行。这是几天后,听一个观光客的游线才知道的。
转了一下午,和所有的观光客一样,到了一新地方是要吃当地的美味的,中午吃过了有名的汽锅鸡,好不容易按照来时在网上查找的信息,找到祥云街,问了几个人,也听不懂他们的话,歪打正着的找到了叫“建新园”的米线馆,门口挂着百年老字号。一瞧里面,人啊,那叫一个乌央乌央的,自己端饭,不小心的话汤汤水水在周围围着身子到处洒,大家都认为是到了正宗的米线店了,因为据经验做得好吃的地方总是不太那么排场的。但大家还是上了楼,渴望找到一个可以安全保证身上不被洒上汤水的地方,还好楼上有座位,两人占着位子,其他三人便挤着下手去买东西了。米线。有五元、八元、十二元、十八元、二十元的不等,看了看食客的碗,决定就挑中间的吃,十二元的。服务员很不耐烦的样子,一句话,问好几遍都不想回答,能理解啊,生意好的地方,人都是比较牛的。我们自己端了鸡血汤、肚丝、酱豆腐,鸭头,一尝味道真的挺好,带着一点点的甜味,很合我的胃口。等到米线来了,我的天啊,一碗米线就配了四碟料:鹌鹑蛋、火腿、鱿鱼片、还有几样蔬菜和一碗煮好的米线,那米线粗粗的,好像我们中原的米粉。怎么吃啊?问服务员,她只凑着放碗的时间简练的说:先放蛋、肉、最后放米线。如法炮制,担心会熟吗,可是还真熟了,味道好极了,尤其是汤的味道,很好喝的,让人惊讶那么大碗的汤大家都喝的差不多了。真大啊,那碗。老公说给女儿发短信说说,女儿回短信果然说:我喜欢我喜欢啊。她是最爱吃米线的了。两个人没带女儿出来,心里本就遗憾,女儿这么一说心里更是一阵思念呢。
晚上回到旅馆,翻翻资料,发现今天去的、吃的都是昆明的特产了:“建新园”原名是“三合春”。始于一九零六年,一九五二年改名为“建新园”,二零零一年被中国烹调协会评为“中华餐饮名店”,成为云南饮食行业的金字招牌,还称为“云南名小吃”;连忙告诉大家这些资料,都觉得不虚昆明行了,话音一落又都忙着打牌去了。普通人的旅游不过如此吧,不是因经济的限制看不到那么多景点,就是游线安排避远就近的被敷衍。要吃到、看到传说中的东西和景致,并且全身心的投入观光丰富知识都是不是容易的事啊。
虽然昆明的公车很挤,城市的印象和春城的名字不太相符,春啊,花啊什么的,应该和漂亮、情趣、浪漫相伴的啊,也可能就是想当然的成分太多的缘故吧,一个城市自有它自己形成现状的原因,干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