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廉价同情绝不是“悲天悯人”
我们常说“悲天悯人”是一种大境界--一个人在经历了人生的悲欢起落之后的大彻大悟,具有一种参透世态百象、超越自身人格命运、关注芸芸众生的慈悲情怀。耶和华受难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观世音菩萨手捧杨柳净水瓶,他
我们常说“悲天悯人”是一种大境界--一个人在经历了人生的悲欢起落之后的大彻大悟,具有一种参透世态百象、超越自身人格命运、关注芸芸众生的慈悲情怀。耶和华受难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观世音菩萨手捧杨柳净水瓶,他们慈悲为怀,普济苍生,都有悲天悯人的大胸怀、大境界。人们是怀着虔诚和神往的心,去供奉他们,敬仰他们,有时自己的思想仿佛也进入一种理想的神的世界。
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举国为死难者哀悼,既是对亡者的哀思,也是对生者的慰藉。人们或捐款奉献爱心,或出力援建家园,或志愿奔赴灾区,这是大爱无疆、感天动地的同情。
同情心没有地位和职业之分。一对老年夫妻倾其所有,将自己辛苦一生积攒的十万元悉数捐助灾区;塑胶大王王永庆一次就捐助一个亿;也有残疾弃儿爬行到捐款现场,将自己艰难讨得的三十多元小心的掏出……捐款数目有多少,但同情心无大小,这如同三十度角,它的两边画的再短还是再长,角度仍是一样。
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不是人间烟火的真空世界,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里。由于知识水平、人生阅历、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情心的表现也各有不同。有些人往往把同情跟善良画上等号,认为没有同情心的人无异于禽兽,正因为人类还没有泯灭同情心,每个人才会产生自己是真诚善良的人的假象。
在我们身边,沿街乞讨者容易引起许多人的同情。许多人或投之以食物,或救助其钱财,然后自然离去,不求任何回报。大约那些乞讨者什么时候离开了这里,最后去了哪里,结果如何,也不再关心。而有些人则对当街乞讨者厌嫌,要么是讨厌他们作假手段五花八门,说“他们带着欺骗心里博取路人的同情”;要么认为他们通过乞讨可能成了富翁,并且毫不掩饰对这些人的蔑视:“我最见不得骗人的把戏!”也有人认为自己的境况不如意,我为什么要救助他?感情有些漠然乃至麻木了。甚至还有些人认为这些行乞者是城市垃圾,他们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早死早解脱,是他们给这个城市带来了污染,影响了市容市貌……不一而足。
这个世界上的芸芸众生,对待一个陌生的毫不相干的人,都有这样的不同心态,那对于自己身边的熟人,或者与自己很有关系的人,人们的同情心理就更有说道的必要。
离异或者独身,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有些人往往用一种居高临下的目光透视这个群体,甚至津津乐道作为自己谈话的主题,成为一个个幸灾乐祸的人,或者变成一个个祥林嫂。殊不知一段不幸婚姻的结束也许恰是日后美好生活的开始。人家当事人不定还有一种解脱的轻松呢,可你仍然用幸灾乐祸的眼光去同情他们。
在中国,隐私并不是保护的很好,一些人甚至以传播他人的隐私为快乐,这种人实在是可恶至极!过好自己的日子,没有必要去猎奇。那些眼睛只盯着别人疮疤的人,希望别人发生不幸,进而在谈话中露出同情的强调,来表现自己的优越,这种人是恶劣到了极点。试想有谁会喜欢一个东家短西家长的八婆?这种同情,其实是一种变态的“偷窥欲”,那些“包打听”和“长舌妇”们实在是人们避之不及的。你说这种同情变了味,还叫同情吗?
要想做到真正的“悲天悯人”,有时候最好的办法是默默关注,过好自己的生活,在必要的时候给对方以帮助,不必刻意知道他人太多的隐私!
版权声明:本文由sf666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01hrguangdong.com/html/zawen/x4fi4ffhgng.html
上一篇:“道德”是否也能被践踏?
下一篇:男儿当有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