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锁《围城》

深锁《围城》

台铉杂文2025-09-30 17:10:30
一直盼望再读一遍的,大一的上半学年,还将此书不远千里的从学校运往家中,结果只看了一百七十几页,实在有些对不起自己,这个遗憾,到现在才算弥补,看时间,已过了一年光景。虽然只看了前一百七十几页,却对一个人
一直盼望再读一遍的,大一的上半学年,还将此书不远千里的从学校运往家中,结果只看了一百七十几页,实在有些对不起自己,这个遗憾,到现在才算弥补,看时间,已过了一年光景。
虽然只看了前一百七十几页,却对一个人的印象极为深刻——那便是苏文纨。感觉自己与她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许是自己的虚荣心挂不住,现在真到了要表达的时刻,却无从下手,倒说不出心里头那种最真的感受了。初看时,就隐约的一种感觉,自己也在走这么一条求知路,而且想一直念一直念,年完博士后才好。叹自己,在感情处空白,然偏又失了美貌与家世,无奈无奈,到时候会不会真像苏小姐那样降而求其次,亦或许再退些,一辈子做了老处女,届时或许也平淡一生,不值得一提了!
那算是当时最真的感受,以为这为文纨小姐会是书中的女主角,后又觉得是唐晓芙,看完了才觉察是孙柔嘉。呵,领会能力差了点,书的末尾有杨绛先生写的《记钱钟书与《围城》》,大致继续了小说写的过程和小说中的人物,当然还描述了钱先生的痴,颇为有趣。我在中学时代看过他们俩的传记《钱钟书与杨绛》,里面描写的是两人的生平,作为传记,写得还是挺详实的,与这里说的也吻合。可能当时没有看仔细,印象不怎么深刻,以致这次再看仍发出痴痴的笑,只觉先生真真太可爱了。
总这么以为,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作者的孩子,人物的性格怎么来怎么去全由作者决定,总也这样认为,故事中的人物,对比现实中,总有那么个原型,期间的故事情节或多或少受现实中某些真实事件的影响。然而杨绛先生却说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多半虚构,只能佩服钱先生的好才华好文学,创作出这么一部经典之作。
方鸿渐,故事中的主人公,志大才疏,满腹牢骚,狂妄自大,自吹自唱。似乎缺点多了一些,那么优点自然少了去。怎么说呢,在我眼中,他也不算太坏,中性人物吧,不过他的确挺无用的,出洋这么些年,还需要靠一张假文凭来瞒天过海,欺骗世人,可叹可叹!但他许是人世中极普通一类人的代表,好面子,却又没什么实干本事,虽说他还懂些人情世故,却又无力反驳些什么。悲哀的男人,还多了分优柔寡断,面对自己的感情,都不能够真实的表达,害苏小姐误会,唐小姐离开,然这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
唐晓芙,鸿渐在文中唯一追求过的女孩子,,我很同意杨绛先生的说法,她是个作者偏爱的人物,末了,作者可能就将她许给了方先生。书中也只在前部分文章中提到这个人,后来细寻找,只有在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口角中才能寻到她的影儿,许真像方先生说的那样,唐小姐已结了婚,生了子了。
赵辛楣、董斜川、李梅亭这干人物,最不喜欢李先生了,活脱脱小人物一个,却在这样的世界中混很好,可悲啊!小气的人儿,心计又重,投机活动也多,实在不愿多加提及。相比之下,还是赵先生气量大些。
说到大方,呵,自己又不免胡说一回。男人啊,一定要大方,尤其对女人,要包容、体贴,若与女人斤斤计较,在我看来,决计不是好男人。既然提到好男人,自然要提到好女人的,像孙小姐这样,在我看来也决计不是好女人。或许人站的立场不同,或许人的性格不总相同,再或许世间本就造就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根本不需要人去评论什么是好女人,什么是好男人。说三道四不过解了无聊过去!
杨先生说爱读方鸿渐一行五人由上海到三闾大学旅途上的一段,看了这句话,我知道我此读必又遗憾,是要读第三遍了的。但此刻万万不能够,因为课业太多,期末的负担渐渐重了,论文考试,搞得人忙碌。我遗憾,没有细读这一段,只道是孙小姐出现,途中病一场,中间五人口角纷争,以及旅途的艰辛。这一段,并没怎么多着墨描写鸿渐对孙小姐的感情,也就匆匆翻阅,只当做最普通的情节罢了。
我看仔细的是小说的首尾部分,与研究者相比,自然是小巫见大巫,但较之自己看小说的经历,首尾算是细仔的了。首部分看过两回,主要是对苏小姐的好奇,深怕自己是苏文纨现实中的缩影,后看到一年后的她,竟从一个大家闺秀变成了走单帮卖私货的有心眼妇人,就知道决不相同的了。结尾部分,我细看的是鸿渐与孙小姐到上海后的婚姻状况,两个人都有埋怨,矛盾积到爆发,终于冲破了婚姻的围城,许这样才自由吧,但是否果真的自由,就无从说起了。
孙小姐,到这里来说,照杨先生的话来讲,红尘中极普通的一个人物了,她受过高等教育,没什么特长,可也不笨;不是美人,可也不丑;没什么兴趣,却有自己的主张。不太喜欢她与姑妈走很近,感觉婚后许多的矛盾都与这个姑妈很像,孙柔嘉——婚姻的成功者,嫁了方鸿渐;婚姻的失败者,也因嫁了方鸿渐。
也许现实总归是现实,围城内外,里面的想出来,外面的,想进去,徘徊在城门中的,才是最痛苦的吧。我没有能力深解故事的深哲,只感慨婚姻经营不易。很多人会笑吧,小小年纪,何来诸多感慨,可着实可悲的人、事确实存在,叹人生无常,简简单单归结为一句宿命,许更好些!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