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葬活动纪实

农村丧葬活动纪实

规天散文2025-09-11 17:18:05
老公的叔叔去世了,我参加了一次农村丧事,体会了一下北方的风俗,现记录在这里。人死了之后不能再像平时睡觉那样躺着,而是要横着放,头向西,脚朝东。穿好装裹衣服之后,就抬到中堂的门板上,前边放上一张供桌,供
老公的叔叔去世了,我参加了一次农村丧事,体会了一下北方的风俗,现记录在这里。
人死了之后不能再像平时睡觉那样躺着,而是要横着放,头向西,脚朝东。穿好装裹衣服之后,就抬到中堂的门板上,前边放上一张供桌,供桌上点上蜡烛,放上供品和死者的遗像。一般灵堂地下还要放一些稻草,让守灵的孝子们和前来吊孝的人们不至于直接跪地面。——这只是我的猜想,到底是不是这意思我不太清楚。
外边有一些本家年龄稍长的女人给扯孝布。这扯孝也有讲究,身份、辈分不同,孝的宽度、样数也布一样。比如属于媳妇类的只有裤子和头顶上的孝,属于已婚女儿和侄女类的,还加上白大褂,头顶上的孝也不同。男人和女人也不同。
第一次去灵堂,女人要哭灵。这哭很有讲究,会哭的人一边哭一边唱,唱一些心里的想法或者对死者的回忆。印象最深的是姥姥去世时,大姨的哭歌(我自己起的名字),一边哭,一边历数姥姥一生的种种苦难,有很多我都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哭,是发自内心的呼唤,是对亡灵的深深怀念。但是,面对那些不是很亲近的人,根本没有这样的感觉,怎么能哭的出来呢?平生最讨厌那种假惺惺的人,所以这样没有感情的哭泣在我是做不来的。但灵堂还是要进的。不过幸好都是本家至近的人,平时为人大家也都熟悉,还没等我哭,堂弟就上来拉我,让我帮忙叠元宝去。真的是如释重负。
那些元宝是用来挂在摇钱树和管罩(方言,不知道字对不对)上的。叠好之后,用线穿起来,然后绑到专人做好的摇钱树和管罩上。
傍晚时分,女人还要司灵,端4个盘子,每个盘子放4样吃食,然后拿着烧纸在灵前摆设,象征性地仍一点吃食,说是给死人吃的。
男人们在晚上要去村外烧纸,也是有名称的,叫送陶灰马,所带的东西也都有讲究。
还有专人要到各处的亲戚家报丧。
最忙的,也是重头戏在第三天。我以为第三天还要象以前那样先去灵堂哭,所以头天晚上半宿没睡好,老想着怎么应付,没感觉怎么会有眼泪。早晨去的路上,女儿还教我,想些伤心事就有感觉了。去了之后才知道根本不用。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然后,陆陆续续地亲戚们来了,男人吊纸的孝子们还礼,女人在灵前哭的,儿媳妇和我们这些侄媳妇要上前搀扶。
中午吃饭也有讲究。帮忙的先吃,然后是孝子们,然后是亲戚。亲戚吃饭时,孝子们要跪拜,算是答谢和谢孝。
吃完饭就开始做出灵前的准备。用新白布垫底,上面放上新褥子,褥子上铺满烧纸,然后就开始在烧纸上甩五彩粮食(各种粮食的总和)和硬币。甩粮食和硬币时自己手心要留下一点。甩完之后,放上给死者准备的装裹棉衣,象平时穿的那要摆好,在棉衣的两个袖子上分别放上4个不知道什么做的棒棒,还要用新白布掖上袖口,或许是用来在黄泉路上打恶鬼的?(我自己猜测)死者肩膀左边放一个盛粮食的小罐,据说是在阴间用来吃饭的家伙。
所有的一切都完成以后,用专门的灵车拉到火葬场火葬。开始烧之前先围着转三圈,男人正转女人倒转。然后去相应的属相前烧纸,边喊亲人躲火。
从火葬场出来,直接去自家的坟场。已经有人挖好了坟坑,用砖砌的一个长方形的坟墓,在妻子的左边。按照一定的方向放好骨灰盒,在骨灰盒的四周用籽棉掖好。然后盖上盖,封好坟墓。男人们拿的哭丧棒都仍在上面,还要转三圈,边转圈边往里边仍土。
转完之后,我们的活动就结束了,开始回家。
一个生命,从此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不论他曾经怎样辉煌或者怎样败落,一切都归于一抔骨灰,一抔黄土。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