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夜中穿行

一个人在夜中穿行

元和体散文2025-09-12 15:45:18
她独自黑夜穿越这片山林,还是第一次。这是个盛夏的夜,白天蒸腾的暑气已在夜气中渐渐消散,夜风中已带着些许的凉意。她走在这条熟识的山路上,四周的山林都隐匿在朦胧的夜色中,黑森森、蓊蓊郁郁的,看不分明;那弯
她独自黑夜穿越这片山林,还是第一次。
这是个盛夏的夜,白天蒸腾的暑气已在夜气中渐渐消散,夜风中已带着些许的凉意。
她走在这条熟识的山路上,四周的山林都隐匿在朦胧的夜色中,黑森森、蓊蓊郁郁的,看不分明;那弯新月泛着淡淡的、朦胧的黄光,无精打采的,满天的繁星眨着惺忪的睡眼,疲惫困乏;高的树、低的草,都在夜色中静默着,毫无生气。
“唉,都如我这般颓废了吗?”
这些天来,一种莫名的烦恼一直搅扰着她,让她的灵魂不得安宁。不是吗?这个新单位,居然没有一个和她有共同语言的人。她多次试探着同他们聊天,但他们似乎只热衷于家长里短、麻将扑克、老人孩子、服饰发型、职位升降……唯独没有人聊她喜爱的文学、哲学;她也似乎感觉到了自己的不合时宜和格格不入。每天紧张地工作,让她难以喘息,被世俗之气包围,更让她无聊至极。她长长地叹了口气。“一个人独处,不寂寞;在茫茫人海中,最寂寞。”以前她对这句话感到难以理解而觉可笑,现在却对这句话有了切身地体会。唉,还不如原单位呢!原单位至少有一两个人与她有共同爱好,那时,她们凭借文化人格互相吸引,常有一种英雄所见略同、惺惺相吸的感觉,有时,谈得热火朝天时,情不自禁开怀大笑……
山间的夜风吹在她脸上,让她感觉出了凉意,林中的树叶子唰唰拉拉地响起来,一种深深的孤独感袭上心头。
她从小就热爱文学,喜欢读书。近年也尝试着向各种报刊投稿,虽然只是发表了几个“豆腐块”,但于她,却是深深的安慰,工作之余,就是读书,不断地从书中汲取营养,渐渐地,她的头脑变得充盈了,思想深邃了,修养提高了。这让她更懂得读好书能让人告别野蛮和愚昧,能让人丰富而深刻,尤其是文学书籍,能让人从中寻找自己在辽阔的时间和空间中的生命坐标,引导人向更高的文明迈进……可是,为什么那么多的人不喜欢读书呢?想到平日里,无论哪个社区活动室,都是麻将声声,人声喧闹,而镇中心唯一的图书馆、阅览室却是冷冷清清、人烟稀少;公共场所的人,也大都摆弄手机、闲聊,读书的人微乎其微……真让人费解!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公园中、马路上,树下到处有读书人的身影,是这个城市最亮丽的风景线。但她从没目睹过这样的风景线。她突然想到有人统计过的一个数据:日本每年每人平均读书37本,美国、英国人读书50本,而中国人每年每人读书0.7本。好可怜的数据,好滑稽的对比!一种莫名的忧虑缓缓流过她的心原……
她下意识地摇一下头,似乎想把内心的烦忧甩掉。此时,那弯月儿咧着嘴在笑她杞人忧天,而星子们眨眼眼在嘲讽她自寻烦恼。她索性停下脚步,环顾四周,她听到了一声虫鸣,低低的,像是从极遥远的地方传过来的,黑暗也更浓了,看不分明的树儿草儿都静默着,也许进入了酣睡状态吧。
此时,在这个远离村庄的阒静空旷的山野,只有她一个孤独的身影。山风犹疑着,亲吻一下她的脸颊,又匆匆离去。
她突然想到了秋雨大师的话:教育是一种世代性的积累,改变民族素质是一种历时久远的磨砺,但这种积累和磨砺是不是都往前走的呢?如果不是,那么,漫长的岁月不就组接成了一种让人痛心疾首的悲哀?……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有一种近乎天然的消解文明的机制,三下二下,琅琅书声沉寂了,代之以官场寒暄、市井嘈杂和小人哄闹……
失望、悲哀、无奈紧紧围裹着她,她近乎窒息。她又狠狠的摇摇头,让自己不被这种坏情绪淹没。
无谓的烦忧无济于事,不是吗?只有每个人从自身努力,尽管力量微不足道,但仍然能释放一丝正能量,更多的正能量聚集起来,才有改变现状的可能。她抬起头,仰望着茫茫的夜空——浩渺、博大、深邃。一颗颗小星星正在广漠无垠的苍穹散发着幽微的光芒。是啊,就如星光,尽管微弱,但众多的星同样能照亮夜空。那么,做不了太阳,就做一颗星吧,用自己微弱的光,让世界多一丝的光亮,于己也能获得灵魂的安宁……
此时,林间的清风,树木草儿的清芬把她的内心烦恼一丝丝抽尽。
“一定要继续努力!只要不停地追求,笔耕不辍,用自己深邃的思想,乐观的生活态度,坚强的内心,建立丰富的精神世界,给周围的人以积极的影响,对处于日常迷顿状态的人们一个深刻提醒。”她坚定地对自己说。
她迈开大步,继续向前走。此时,渐淡的月儿笑眯眯地望着她,星星也冲她调皮地眨眼,而林中的植物,都精神抖擞地给她以鼓励。她知道,在她前方,不远处,玫瑰色的黎明正悄然升起……

2014-3-15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