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的世界

明月的世界

洞子散文2025-05-23 21:48:11
夜如湿玉,明月高悬,这景致,孤绝十分,倒映在这清幽的水中,梅枝遒劲里,天地就暗吐清香来,贺腾鸾的画,就是这样沁入心房的,这美,清幽淡定得让人心碎。我不懂画,但心爱美,所以总是喜欢读,尤其是国画。我认为
夜如湿玉,明月高悬,这景致,孤绝十分,倒映在这清幽的水中,梅枝遒劲里,天地就暗吐清香来,贺腾鸾的画,就是这样沁入心房的,这美,清幽淡定得让人心碎。
我不懂画,但心爱美,所以总是喜欢读,尤其是国画。我认为世间的艺术,唯有绘画和雕塑最能直接冲击人的审美感官了,如果缺乏这样的美,这人间该是多么的单调和乏味。没见斑驳的墙,婆娑的树离它也许很远,只有些许的明月,就能荡漾着那亘古的神韵了。
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中国画,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而贺腾鸾的画,常常寄心于明月,包裹在天地间的清风里。星和月,是不一样的,星太遥远,只有月才占得住人的心;月离人也不近,才诠释了距离之美;圆缺使它动感十足,美意千分。
不过在贺腾鸾的笔下,月亮却总是圆的多,偶尔才缺,这,亦是她对人生哲学的一种思考,人生种种,世间万物,她大多不说,却在自己画里悠然地表现出来。
喜爱中国画的人,心里大多装着一颗韵味十足的明月,“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读神,形神兼有,气韵才能够流动起来。贺腾鸾心中藏着梅,也经常读梅,所以她的笔下的梅,初看,常常给人一种孤洁的感受,但内中却是蕴含着岁月的淡定。贺腾鸾的梅,若没有明月,这夜该多寂寞,寂寞是一种禁锢,寂寞意味着灵魂的缺失。她懂,我想梅也是知道的,所以有月。月夜最好,月光下梅的脸,总泛起质地的光,梅的眼睛里多是温柔的情意,庾信那句“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轻松随意的表象,掩不住那份难得的诗意,在贺腾鸾的画里尽情展露。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李贺这样说,总是伤。他太孤绝了,明月只好化成一颗硕大的泪珠。而在在贺腾鸾的笔下总是清幽,有一股自然而然的感觉,她的画里、在明月中、在梅花处、在粉蝶前、自有一份坚守,自有一份情趣,自有一份淡定,没有刻意的雕琢,却最是自然,这也才最符合人的本质追求。
月缺是分离,月圆象征团聚。聚了,又分;分后,再聚。这月,最是懂人的心。明月最染乡思。画中不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哀愁,而是对过往的淡定,对岁月的情深,对生活的涤清。无论是水墨、重彩、浅绛,亦或是工笔、写意、白描;这一份情意,最真。那一份感觉,最切。总是裹在单纯,淡定里;不过,一切都是好。读贺腾鸾的画,最叫人想起林逋,他在《山园小梅》中说: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月华如水,轻轻地泻下清澈的光,轻柔的风淡淡地拂过那梅,有花尽情绽放,这是迷人的夜。
可知道她的心,还在白天的眼光里穿梭,那,有鸟的呢喃、蝶的舞动、花的声音。
年少的痴,是月下的蕾。已是古稀之年的贺腾鸾老人,她的白发,穿过岁月的指尖。那人生烟云,却滴在心尖,终成笔下的梅花与明月。天地和人一样具有内在的生命运动和精神力量的触类旁通。
天地万物,在另外一个层面上,是相通的,而人与自然之间的屏障,却可以用画来穿越,如是,人就可以与天地精神往来了。
读画,我知道,贺腾鸾老人,也正是这样的一位长者。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