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和她的文学社

刘慧和她的文学社

取志散文2025-11-10 15:40:10
认识刘慧,是在去年夏天的一次文友聚会上。如果每一个女人都要用一束花来确定她的属性。刘慧,无疑不是艳丽的那一种,但却有着一种独特的清香,自然宜人。只是我找不到一朵恰当的花来形容她。直到有一天,我在一位文
认识刘慧,是在去年夏天的一次文友聚会上。
如果每一个女人都要用一束花来确定她的属性。刘慧,无疑不是艳丽的那一种,但却有着一种独特的清香,自然宜人。只是我找不到一朵恰当的花来形容她。直到有一天,我在一位文友的院落里看到一树飘香的桂花,我才知道,其实生活中,有许多花,小而又小,藏匿于厚实的绿叶间,暗自飘香。刘慧,便是那一树飘香的桂花。
春秋时期,楚穆王之后,楚庄王即位,因党羽未丰,便将自己“深隐”起来,如此三年,申无畏实在忍不住就对楚庄王说:“楚国山上有只大鸟,身坡五彩,气宇华耀。一停三年,不飞不叫,我们不知,此为何鸟?”庄王听后哈哈大笑。答道:“这不是一只平凡之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刘慧,便是这样的一只身披霞羽的大鸟。
当先前并不显山露水的刘慧,提出成立文学社,并自费出刊《青山》文学报的时候,得到的不是文友的支持,而是反对,毕竟,作文是一件清苦的差事,更别说从中看到挣钱的希望,而事实也正如此,几期报纸出来,刘慧除耽误了不少正常生意之外,还贴进了1000多元,其实,说穿了,只有两个字“爱好!”
周山至水,向来人文荟萃,在文学不断边缘化的今天,我很欣慰的看到在我们金周至的这片热土之上,我们还有这么多的文友在默默的耕耘。刘慧,便是其一。
《青山》出刊第一期的时候,我正在西安学习,也许是因为离得远的缘故,我们在电话里关于报纸方面的交谈,便少了面对面时的那种顾虑和隔膜,很顺意自然,从中我看到了刘慧坚强的一面,更看到了刘慧柔弱和疲惫的一面。
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跑,一个学校一个学校的跑,收集稿件,编排校对,还有方方面面的关系。总之,《青山》的出刊概括为一个字“难”。套用一句过时的话,做人难,做女人难,做不甘平庸的女人更难,当我们拿到第一期报纸的时候,我们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份报纸的重量是一个女人用自己瘦弱的身躯和泪水支撑下来的,是一个女人用自己瘦掉的7斤肉的代价换来的。记得有一次在通话中,刘慧不自觉地流露出哭声对我说,“不办了,不办了,我实再受不了了。”我知道,那时的她,一定到了脆弱的极限,不然,也不会对一位文友哭诉。而我,能给她的只能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切的一切,还得需要她自己承受。
好在《青山》终于在痛苦的磨砺中与大家见面了,在此,我以一位文友的身份,殷切地希望大家抛却世俗的眼光,给《青山》以关爱和支持,真的希望我们的山更清,水更绿,花更艳,希望旨在培养文学新人的《青山》能长出几棵参天的大树。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