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凉水泉

记忆中的凉水泉

灭不个散文2025-09-12 04:23:20
村子在山沟里,但比起真正的大山沟,还算是平川,因为交通相对好点,有国道和铁路在村口通过,最重要的是这个不是太大的山沟里有水源,还不止一处水源,有好几处,有顺着山谷流出来的小河,有从大石头下面渗出来的水
村子在山沟里,但比起真正的大山沟,还算是平川,因为交通相对好点,有国道和铁路在村口通过,最重要的是这个不是太大的山沟里有水源,还不止一处水源,有好几处,有顺着山谷流出来的小河,有从大石头下面渗出来的水潭,还有从田地边缘的盖塄下出来的泉水。
因为村子地处林区边缘,植被相对茂盛,环境相对优美,加上没有大的现代污染源,这些水源里取出来的水基本都可以直接饮用。我们那块儿地方的几十户人家当年基本是直接去田地边缘盖塄下出来的水泉去取水,这泉水被村民叫做“凉水泉”。
凉水泉,在整个村子里只有一处,那就是我家老院前的田地盖塄下的凉水泉,在村子里绝无第二处同名水泉。大家之所以把这眼泉叫做凉水泉,是因为这泉水在夏秋季节特别凉爽,拿个塑料瓶子灌满水,可以很清楚的在瓶子外表看到一层液化的水气白花花的覆在上面,如果喝一口凉水泉里的取出来的水,那真叫沁人心脾,一口下去直入心窝子,真的是透心凉,牙口不好的人可能会因此受到刺激,会牙神经犯疼。
小学的时候,村子里还没有通自来水,家家户户吃水必须去凉水泉挑水。大人可以担一担水,小孩子两个人可以抬一桶水。我们在沟里面,有泉水吃,而村口的人只有河水吃,一旦夏秋季节雨水连绵不断,河水一涨起来,水会变的很浑浊,根本无法饮用,村口的人还得去大石后面或别的水源地去寻水吃,而我们沟里的人则无需这么麻烦,就是雨下得再大,河水再浑浊,都跟我们无关,因为我们有凉水泉,它虽然就在河边的盖塄下,但不是来自河里的水(根据地下水分布原理,可能是),泉水永远那么清澈,不会变的浑浊。
凉水泉的水源在哪里,我们无人知晓。我小的时候曾问过爷爷,爷爷告所我说水来自西边,经过我们家的院子。我当时很好奇的问爷爷,既然水经过我家院子,那为何我家不像电视里的人一样打一眼井呢?当时爷爷没有回答我。
凉水泉是一眼自然形成的泉水,在盖塄下面的一个洞里流出来的,水量不是很大,为了集聚水源,村民很早的时候就盖了一个类似水缸的集水池,泉水从洞里流出来直接进入集水池存起来,水池的下面有一半截黑色的橡胶水管让大家用来接水。凉水泉可能很早就被村里的人发现并利用了,因为这个集水池是用石头垒起来的,用来加固石头缝隙的水泥早已被风化的差不多了。
凉水泉的水不仅是村民赖以生存的吃水水源,更是我童年的一段美好记忆。儿时的我们上学放学每天都要路过凉水泉所在的地方,每天晚上玩的时候也经常去凉水泉边的大石之上吼叫。最为难忘的是当年刚学完《猴子捞月》的课文,我想到凉水泉的集水池和水井很像,当晚就来到的凉水泉的集水池,我激动的趴在水池的边上,向池子里看去,想验证一下是不是向课文里说的那样,月亮会不会出现在水池里。遗憾的是我没能验证课文所说的情况,因为盖塄太高,月亮的位置不到位,在水池里并没有出现一轮明月,眼前只有黑乎乎的一片,还有就是从洞里流出来的泉水流进水池的声响。
凉水泉的水除了夏秋季节凉爽无比以外,冬春季节还会神奇的冒出白花花的水气。年幼无知的我当时不懂这是什么原理,我只觉得非常神奇,时不时的给同学像讲神话故事一样说凉水泉冒热气的神秘现象。慢慢长大后,我才发现当年之所以有神奇感,那是因为我还处于懵懂的孩提时代,就像原始人一样,对自然界的现象还处于无限崇拜阶段。
村子里的人多种植花椒,每年收获花椒的季节,也是最为酷热的时候,为了解暑解渴,很多人家都拿饮料瓶子在凉水泉接水带到地里喝,纵使带到地里的水已经不是那么的凉,但由于水质很好,喝起来却更为甘醇甜美;也有人家中午做面鱼吃时,会专门挑一凉水泉里的水,回去用作刚出锅的面鱼过水;还没放暑假的孩子们大中午放学先不回家吃饭,却会先到凉水泉的水管处,好好地洗把脸凉爽一番,再加足劲儿好好地喝一番,在凉水泉享受完毕之后才会回家吃饭;更有村口的同学、家远不回家同学也不远“千里”前来享用这当年无比有名的凉水泉的泉水。
后来,村子开始大规模的修建自来水工程,凉水泉的水被另一个组(类似当年的生产队)作为了水源,他们修了一个更大的集水池,也弄了一截水管留作我们取水用。原来的集水池就此荒废不用了,成为一处摆设。使用多年的集水池不用了,熟悉无比的集水池荒废了,从新的集水池里流出来的水虽然还像过去那样夏秋凉爽,冬春温润,但总觉得喝起来没有了原来的口感,总觉得不一样了。
没过多久,我们组也修了自来水工程,水源来自大山里的一处小溪,水质还好,但远没有凉水泉里的水好喝。再后来我上了中学,在家的日子越来越少,对凉水泉的记忆越来越模糊。直到那一年的连绵雨季,致使河水暴涨,冲走了河里的大石头,冲毁了凉水泉所在的土盖塄,也掩埋了那眼熟悉的凉水泉。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