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大秦岭就是一种情怀

我们的大秦岭就是一种情怀

背道儿散文2025-04-29 09:00:16
在秦岭山中吃了烤猪肉,美美的睡了一觉。第二天醒来已经是早晨七点中了。这也就是在秦岭山中,要是在家,说什么我这个时候也是起不来的。走出宾馆我才知道自己来到了丹凤县。知道丹凤县已经是很早时候的事情了。当年
在秦岭山中吃了烤猪肉,美美的睡了一觉。第二天醒来已经是早晨七点中了。这也就是在秦岭山中,要是在家,说什么我这个时候也是起不来的。走出宾馆我才知道自己来到了丹凤县。知道丹凤县已经是很早时候的事情了。当年无意间喝了一瓶葡萄酒,觉得味道还不错,看生产厂家,才知道是丹凤葡萄酒厂生产的。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知道,在大秦岭的深处有着一个叫丹凤的县。
不过说心里话,自从我去过妹夫的家之后,在我的印象里,秦岭深处都是很贫穷的地方。可今天看到丹江边上的丹凤县,心里竟然不免有了一些嫉妒的意思。我的家乡在关中道,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骄傲的地方。特别是我的家乡是字祖仓颉和酒圣杜康的生地,就更是给深厚的黄土地增添了几分传奇。不过看到丹凤的城市建设,我就觉得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似乎停滞了。
我住的宾馆就在丹江边上,丹江水很小,要不是他们刻意去营造一种水乡的味道,筑起水坝来,也许我看到的就会是另外的一种情形了。晚上我看到过山上的那些亮化工程,白天里我看到的竟然是气势磅礴的秦岭山脉。我为这里的人感到骄傲。因为他们竟然想着把自己的期望融进大秦岭之中。既然来到了丹凤县,我就不能不去丹凤葡萄酒厂看看了。因为当年经济条件不好,能喝得起的也就是丹凤葡萄酒了。
尽管现在我已经不喝酒了,可是喝酒的情结还在。我在宾馆里先打听酒厂的位置。因为丹凤县很小,所以也就是一条马路之隔。因为我去过五粮液酒厂,所以我当时心里还在梦想着这个酒厂有多么的雄伟壮阔呢。可走到酒厂大门口,我就发现,这里的一切已经今非昔比了。大门尽管很大,但是很陈旧,里边也显得冷冷清清。我站在门口,这时候走出一位一瘸一拐的中年男子,他先是打量了我半天,看样子这里已经很少有人来光顾了。确认我没有什么恶意的时候才开始和我搭讪。
他问我是哪里来的。我告诉他是山外来的。我问他这里现在还生产葡萄酒吗?他说一直都生产着呢。我问效益怎么样?他环绕了一下四方,然后对我说,看和什么相比了。我们一来一往,他也就没有了戒心,知道我不是冲着酒厂来的。所以说话也就随便起来。我听说这家酒厂有一段时间被曝光生产的葡萄酒是用食用香精调配而成的。所以酒厂为此还倒闭了一段时间。后来有改产了,听说生产什么牌子的饮料,最后也不成功。
我的话还没有完全说完,这位走路一拐一瘸的中年男子一下站直了。当时我还惊讶,他怎么就能站直呢。他开始纠正我的说法。说酒厂一直都是酒厂。从来没有改过行。至于说用什么食用香精配制葡萄酒,更是胡扯。我们大秦岭山里的人怎么会做出这么缺德的事情呢。他这么一说,我怎么觉得山里人不缺德,山外人是不是就有点缺德呢。
我问能不能买点葡萄酒带出山去?中年人笑呵呵的说,现在生产少了,一般都外销,所以在本地是买不到的。其实我什么都明白,光是大门前的这种凋零就已经把一切都告诉我了。但是我知道,这座酒厂曾经给这里带来过辉煌。因为它就坐落在县城最繁华的地段。说明当年,酒厂是何等的繁荣昌盛。本来我想提出到酒厂里好好的看看。但是最后我放弃了。因为我不想让眼前的这位为了捍卫秦岭精神的中年男子难堪。我也不能让他为自己站直的那一瞬间所付出的的努力付诸东流。
我问他在他们这里还有什么地方值得去游览呢?中年男子开始高兴了,我知道,只要不说酒厂,说什么他都会高兴的。他说秦岭山里到处都是风景,去哪里都一样。他们这里的漂流在全国都很有名气的。来丹凤不在丹江上漂流可就有些遗憾了。为了能给眼前的中年男子留下美梦,我说我就去漂流。
离开丹凤葡萄酒厂,我想着该去丹江边上看看了。因为在大秦岭的深处,能有这么一条河流,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听说这里是丹江的源头,因为丹江我是听过的。在秦岭深山处,丹江也算是长江的水系一族了。我想,这里的生命只所以能够如此的繁衍生息,恐怕和丹江水是分不开的。
原计划要在丹凤葡萄酒厂耽搁一些时间的,可谁想去了却被一个一瘸一拐的中年男子很快就打发了。所以当我来到丹江边上的时候,还算是早晨时节。看着三三俩俩的人漫步在丹江边上,尽管这里的江水不想长江,也无法和汉江相媲美,可我的心里还是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惬意。丹江上有好几座桥梁,不过开通的好像就两座。一座是人车共用的,还有一座是专供行人走的。当然了,在这里我还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就是很多人都喜欢骑摩托车。也许是因为在大山深处的缘故吧,摩托灵活机动,方便一些。
我走在那座专供行人行走的小桥上,走到丹江的中间,向东瞭望,远处就是巍峨的大秦岭,江水虽说很小,但是在阳光的照射下,蜿蜒起伏,就像是一条银色的飘带,飘向远方。就在小桥西边不远的地方,据说就是漂流的胜地了。大概是我起得太早,还是最近不是漂流的季节,反正我没有感受到中国第一的那种壮观场景。我一边走一边看。最后来到了漂流的所在地。看来我来的不是时候,现在没有漂流的人。
不过就在丹江边上,我到是看到了不少垂钓的人。他们很悠闲,坐在水边。这里我不用江边,是怕引起大家的误会。因为丹江要在我们那里充其量也就是小河而已。不过在这里既然被叫做江,我也就随乡入俗了。看着那些在水边下钩的人,他们很熟练,还真的有些江南人的味道。有年长的,也有小年轻。不过小年轻就不一样了,光是装备就很是令人生慕。我也喜欢垂钓,看到有些装备价格不菲,我知道,就在这秦岭山里,一样有着引以为自豪的很多故事。
父亲也喜欢垂钓。我很小的时候,经常跟着父亲去家乡的那条小河钓鱼。当年家乡的小河水质很好,小鱼也很多。每次去我们都能有收获。可后来我去部队了,等回来再去的时候,小河就完全白了模样。就连在小河上的那个被称为故乡八景之一的“白鸡扑潭在河弯”的美景也已经被糟蹋的面目全非了。听说是为了建设什么乡镇水泥厂。结果水泥厂没有建成,千古的美景也从此消失殚尽了。我不想说遗憾,我只是想说,眼前的丹江大概也是千年的遗物了。尽管今天水很小,可是这里的人知道怎么去珍惜,怎么去利用。
我想着就走下江堤,来到一位老者的跟前。他正在目不转睛的瞅着水里蠢蠢欲动的鱼漂,似乎又不错的鱼儿要咬钩。我也不敢说话,等着老人的这一杆能有收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