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穷是一种资格吗
今天上网,看到一则令人想笑却又笑不出来的消息。据楚天都市报报道,湖北襄樊市五名贫困大学生因受助“不感恩”被取消资格。所谓“不感恩”就是指“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
今天上网,看到一则令人想笑却又笑不出来的消息。据楚天都市报报道,湖北襄樊市五名贫困大学生因受助“不感恩”被取消资格。所谓“不感恩”就是指“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话”,于是,有5名大学生的“冷漠”导致资助者“寒心”,于是他们便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第一次知道受助也是需要资格的,第一次为贫穷也是一种资格感到荣幸。曾几何时,人人避之惟恐不及的贫穷居然也地位上升一跃成为一种资格。资格,意味着剧烈的竞争,一种优势,光环,稀少。这或许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我们国家人民生活的确已经达到——保守估计——或者远远超过了小康水平了,否则,贫穷肯定不会成为一种“资格”。且资格一词附丽于贫穷之后,显然贫穷是一种多么光荣多么伟大多么人人趋之若骛心甘情愿五体投地之荣誉!贫穷当然不是资格,即便是,也是一种耻辱的资格,一种具有讽刺意味的资格。一旦有人把贫穷列为“资格”,对于穷人而言,这种资格必然是尴尬的资格。这种资格的好处是减轻了他们的物质上的压力,但却无形中增加了精神上的负担。说实话,谁想做街头乞丐?谁不想体体面面地做人?
报道称“更没有一句感谢话”,也就是说,即使不写信不打电话,只要贫困学生们有一句感谢的话,他们就会继续获得资助。可是这些傻孩子,竟然连一句感谢的话都不会说。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的传统,而这些大学生却连最基本的东西都不知道。他们只知道自己有一种“资格”,却没有考虑过这种资格不是靠自己的努力赢取的,而是别人施与的。既然是别人施与的别人想什么时候取回就什么时候取回,谁也管不着。最致命的是,他们不知道,在这种传统的思维模式支配下所进行的一切慈善活动,其实只是“慈善家们”在施舍中寻求对自己强者地位的认同的一种众所称道的方式。知恩图报(以受施与者为主体)的逻辑,在这些伪慈善家那里变成施恩必报(以施与者为主体)。资助者对慈善事业的宗旨和意义的错误的认识是导致这五名大学生没有继续获得资助的主要原因。大凡慈善,其实就是急人之所急,助人以所需。应该是站在弱者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慈善需要的是设身处地的态度,而不是君临天下的气势。助认为乐之乐,来自于认识到自己对别人是有用的,而并非来自别人受助后的那一声“谢谢”。即便别人不说,你的所作所为的价值一样不会改变。但是现在却不同,现在有人就因为没有听到那句朝思暮想的“谢谢”就“寒心”就决定不再帮助别人,于是我们终于可以看清这些伪慈善家的面目了。这那里是搞慈善,这不过是几个以身发财者拿着几叠被欲望揉得皱皱巴巴的伟人的头像在穷人面前显摆,还给穷人一个什么资格,真是高明之至,有趣之至,幽默之至,和谐之至。为富不仁者古来有之且不少,但还没有见到这样无耻的!而今媒体无耻者众多,但还没有见到这样无耻的!无耻的富人和无耻的媒体联合起来,就产生了这篇无耻但对穷人极具警醒意义的报道。
很多才子佳人的故事,才子一般比较穷,佳人比较富有,才子进京赶考,巧遇佳人,情投意合,欲结为伉俪,往往因为才子贫穷而为女方父母反对,必须等才子高中方能成婚,或有应允者,也是看出这穷人并非凡品,日后必飞黄腾达。可见为富者功利,自古如此。历史发展到今天更为糟糕。今天伪慈善家们大约不会把女儿许配给这些穷学生,当然,他们也许也不能称为才子,不过,即便他们是才子,这中事情想必也不会发生,因为那时古代的事情,是历史,是传奇。
当然,这些受资助的学生也有自己的不对。对帮助自己的人表达感谢保持必要的敬意,这是做人应有的基本的礼。连这些最起码的东西都不懂,这是教育的失败!当然这里所说的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还包含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由此可以看出很多东西。对帮助自己的人说声谢谢,并不需要多大的力气,但是为什么他们就是说不出口呢?很简单,每一个被帮助的人,在被帮助的领域都是弱者,如果他说出谢谢,那就等于他自己亲口承认了自己是弱者这个事实,出于保持自己的尊严,他们没有说出这句话,但是,正是没有说出这句应该说的话,更加暴露了他们的自卑。在精神的重压下,人的思维会受到干扰,因而也就使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贫穷。贫穷其实并不是过错,就算是,也是他们的父母的而不是他们的,并不应该成为他们的包袱。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他们一出生就被强迫接受了这个家庭。既然贫穷这一影响他们的结果并不是由他们造成的,那么,理直气壮地说一句谢谢其实也不是难事。贫穷也不是一种资格,并不是你贫穷就应该得到资助。那么,“贫穷”为什么成为他们的包袱而且也成为(以楚天都市报为发言者的社会赋予他们的)一种资格呢?一个社会使贫穷也成为资格,只有两种可能。一:穷人具有一种难以达到美德;二,穷人没有得到尊重。的确,在“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颜回那里,贫穷是一种美德,因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但是在“能抓到耗子就是好猫”的今天,有多少人敢说自己是“以财发身”的,有多少人敢说自己不是“以身发财”?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不义而富且贵——只要没有被追查——也比贫穷强。现在,合法的贫穷不是美德,而是无能的代称。不合法的富贵,却赢得全社会的称赞,差不多用尽了形容词。贫穷在今天成为资格,只意味着穷人没有得到尊重。对不尊重自己的人说谢谢?有此必要吗?本来就被人目为下贱的穷人还要自我作贱吗?不!当然不!
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穷人和富人的机会地位都是不平等的。穷人的孩子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花费更大的努力,而富人的孩子要想取得成功则要轻松得多。也就是说社会并不平等。自劳动产品有剩余,私有制产生以来,无论如何标榜平等,平等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平等只存在于概念之中,成为一个谁都可以喊的口号,因此,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不一样的平台,却要参加这个社会约定俗成的“公平”的竞争,这自然增加了贫困学生的压力,贫穷由此成为包袱也是正常的。不幸的是,他们所憎恨的贫穷,现在却有人把它定位为一种资格。当一个包袱被命名为资格的时候,命名者的良知是缺席的。当这种耻辱而又可怜的资格被取消的时候,取消者的良知是缺
版权声明:本文由sf666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01hrguangdong.com/html/zawen/xsdfi77mmt1.html
上一篇:比钱更值钱的东西是什么?
下一篇:从林妙可受辱事件看网络众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