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茬”和“指责”

“找茬”和“指责”

鹤膝枝杂文2025-04-10 17:53:00
为人不做官,做官都一般。在国人做人的字典里对于成功的释义无非是半辈子点头哈腰、卖身求荣的去捞个一官半职。或者极尽投机钻营、刁钻奸猾之能以蛇孵幼崽之眼,蛙捕流萤之速,饿虎扑食之勇,不放过任何赢利之机,绞
为人不做官,做官都一般。在国人做人的字典里对于成功的释义无非是半辈子点头哈腰、卖身求荣的去捞个一官半职。或者极尽投机钻营、刁钻奸猾之能以蛇孵幼崽之眼,蛙捕流萤之速,饿虎扑食之勇,不放过任何赢利之机,绞尽脑汁、挖空心思的不惜以身试法的去搞几个钱儿。这样以来,身居官位者无论官大官小,兜鼓者无论款多款少,皆都可以在普通老百姓的眼里成为令人仰视的物什。为了得到这令人仰视的高度,好多人竟把自己弄得非人非鬼,甚至于鸡飞蛋打、身陷囹圄。于是乎国语里便有了“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和“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样的准确而又形象的语言和故事。
人的地位在升官或者发财之后便会大大提高,等地位提高之后,他们大抵会忘了求官时装孙子的难受,小本经营时求爷爷、告奶奶的下贱。一转眼威若老萨再世,豪如霸王重生。尽管“县官唾衙役,衙役唾柱子。”这样的铁律已经历过几千年屡试不爽的验证,然而毕竟这“衙役”还是有“柱子”这个对象可唾的。这“柱子”去唾谁呢?“柱子”只有默默承受的份儿。乃至人人对于升官发财此等好事便趋之若鹜、竭尽全力的去谋,去求。
升官发财的人们大抵都有一个共性,那便是在装孙子、求爷爷的年代中受尽人白眼和非难的以人格为赌注时输尽的面子,要在这样一个半生以来以下贱为本金换取的位置上赚回来。于是乎,他们便极尽“找茬”之能,不放过任何“指责”下属或者地位低于自己者的机会,在一些可以令自己提升身价的场合上恣意显摆自己的权力和财力,以表现自己有别于普通的身份。
一般情况下,善于“找茬”和“指责”的领导,他们自己大抵在漫长的“奴才”生活中都养成了一些非人的生活习性,他们集吃、喝、嫖、赌、抽等恶习于一身。在天长日久、日积月累的对下属们发难中,今天跟这个人闹个不痛快,明日又与那个人整点不开心,直弄得大家人人自危,敢怒不敢言。山不转遇上个不买账的“愣头青”,揭开他们往昔的伤疤,这便就闹得场面尴尬,不可收拾。于是乎这样的领导说难听点就是“婊子的裤裆——欺软怕硬”,他们欺负的对象一般就是那些默默工作、任劳任怨的员工。而对于那些善于抓住他们尾巴的“刺儿头”们便是趋吉避凶,一般不敢招惹。这就使得大众利益在能者不愿干,庸者摇尾巴的恶劣环境中错失了诸多的发展良机。
善于“找茬”和“指责”的领导,大抵是那些花银子捐来的“赃官”,他们一般情况下对于他们所在的行业不熟悉,他们只对于国库的银子有一套“瞒天过海”的老鼠偷油的过硬本领。至于管理和经营一个单位或者团体,他们除了显摆自己的位置之外,并无所长。这就使得那些有本事、有性格的下属成了他们排除的异己分子,而那些懦弱的默默工作者,因为天天被“找茬”和“指责”而心存敢怒不敢言的怨恨,围绕其左右摇头摆尾者大抵是些身无所长的庸者。藉此,人民的事业便在这些善于“找茬”和“指责”的败类手中逐渐消亡。
毛泽东说过“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对于人无意的犯错有时候真的没有必要群追猛打,更无需去蓄意的“找茬”和“指责”,宽容的对待错误往往会使其有反思和弥补错误的余地和机会。假定一个人天天面对的是无端的“找茬”和“指责”,即就是他有过人的本领也会消亡其超强的工作积极性,“找茬”和“指责”会导致单位造成没有必要的损失,且会给“找茬”和“指责”者造成不容才、不容人的狭隘形象。于单位也好,家庭也好,夫妻也好,恋人也好,孩子也好,这“找茬”和“指责”是造成一切不和谐的主要因素。生活和工作中,谁能舍弃“找茬”和“指责”,谁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愿世俗的一切少一些“找茬”和“指责”的非难,多一些和谐的温馨和快乐。少了“找茬”和“指责”世界会美好许多,社会会发展许多,人们会快乐许多。让“找茬”和“指责”见鬼去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