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厚养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离白居易此诗,历史又拓展了1200多年,清明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离白居易此诗,历史又拓展了1200多年,清明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守时的来,又悄悄的走,它永远是那般年轻,又是那么匆忙,它毫不留情地驱赶着一代代芸芸众生恋恋不舍的离世,空余无尽悲哀。宇宙的无穷宏博,生活的风趣多姿,与生命的宝贵和短暂之间的变数,究竟成正比抑或反比,我说不清爽,但是我绝对懂得,珍惜人生,享受生活,那是第一要着。
人生在世,自然是要奋斗的。但是,那只是生存的手段而并非目的。有缘人世,此乃难中之难,幸中之幸,纯粹是永远无可颠扑的唯一,生命活体一旦死亡,便永不复生。自古至今,只要是精神正常的人,无一例外的都不是为了蒙求受苦去顽强地活着,而是恰恰相反。
一个人刚呱呱坠地,尚不睁眼就会吃喝;什么不懂,就会玩耍;在还不辨是非的时候,就产生了喜怒哀乐,开心就笑,伤心就哭。吃喝玩乐原本天意,不值大惊小怪。试想,我们今天都津津乐道的“为人类造福”究竟是什么意思?那不就是要为人的生存,为人的吃喝玩乐缔造更好的基础条件么。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前提下,在不逾越文明的社会公德范畴,所有人都有权而且应当尽可能利用现有条件生活得更好,否则岂不可惜?
当然,此处所谓吃喝玩乐,既不摒弃舍己为人崇高美德,也不包含纸醉金迷的那些淫糜行径,它只属于人的生活之需。尽管受到您严厉批评,我还是要说,任何荣华富贵,一切功利只对生人起这样那样的作用,而对于一个死者本身,那已是毫无意义可言了。
我想起了晋文公重耳,据说“清明”的由来是自他的“寒食”而始,当他发现在绵山不意烧死了恩人介子推母子之后,悲痛不已。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每年于放火烧山的这一天禁忌烟火,定为只吃寒食的寒食节,以寄托哀思,自唐而后,对亡灵的祭奠又推到清明,个中原因不得而知。别的我姑且不论,如若晋文公当初不硬要寻求介子推,不放火烧山,那么介子推母子就不至于被活活烧死。人活着才能享受生活,人已死了,改什么山名,立什么祠堂,定什么样的纪念形式,那只是世人之事,请问,这与死者何干?
讲近一些的。前几年我出差到福建的石狮市,正当早餐之际,突闻巷中音乐大作,循声望去,腰系白布长带6人并排的出殡大队缓缓而来。走在前面的是扬幡举旗的开道者,约有数十个。紧跟着是呜哩呜啦的吹鼓手,为数更多。后面是拿花圈、撒纸钱、扛孝帐的,黄色的白色的纸钱四处飞,一溜溜花花绿绿的花圈排列老老长。好不容易等他们过去,这才看到了灵柩,8个抬重者头扎白布,腰系白带,肩抬硕大的红漆棺材向前一步一步吃力地挪动,四周围着头披麻布,身穿黑大布长褂,腰间扣着整段白布做成的又长又阔老大腰带的孝子贤孙们,又号啕,又哽咽,哀声震天。有的一面啼哭,一面声诉,那含混不清的话音,想必是在缠缠绵绵的悼念死者。这还远远没有完,后面是上百人的文娱演出队载歌载舞。再后面是依旧6人并排的送葬长队,很长很长很长,长到数里路之外。再后面,又是活蹦活跳的长长文娱队,最后还有一个几十人的乐队,煞有介事地吹奏哀乐压阵……
我瞠目结舌,若非亲见,想都不敢想像这种场面,声势浩大的队伍究竟有多长?说不清;动用了多少人力?也说不清;耗费了多少财力?更说不清!假如将这些排场所耗资力实用于死者生前,那将会如何?这般兴师动众的招摇过市,除了赢得自己虚荣的短暂满足,与死者何补!
再讲更近的,我故乡之事。我们村有一老妪,早年丧偶,含辛茹苦将膝下一男一女抚养成人,自己也老了,体力不支了。本该是儿孙绕膝,坐享天伦之乐,不成想却整日介孤寂地抱病卧床,无人问津,饭食难得,屎尿缠身,以至于在不久前,谢世数日后才被人发觉。直到此时,那些早本该来的所谓孝子贤孙们都蜂涌而至,无不顿足捶胸,怆天呼地,悲恸欲绝。可悲哟,我说不出话来,说不准这究竟是丢人的抑或感人的场景!
老人的丧事当然照例堂而皇之,儿孙们不但恭恭敬敬地送她上山,办了许多桌酒席答谢村邻亲友的慰藉,而且,还连续三日请放映队来村里放映。我真不懂,对着活人不闻不问,偏等死后方才忸怩作态,死人焉能看到,听到,抑或享受得到?老人已经什么都不需要。我想,若是对老人生前稍微用点心,也必当比在她身后做作实用万倍。
人总有老的时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空前提高,当今社会老年化问题越来越突出显现,值得我们每个人重视。人非鸟兽,不可不报养育之恩,不论精神物质,我们当不惜己力,像老人过去养育我们那样的厚养老人们极其宝贵的有生之年,无须空留那追悔莫及的遗憾!
2010.4.5
版权声明:本文由sf666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01hrguangdong.com/html/zawen/xfu7su4mn21.html
上一篇:透过文学的瞳孔解析戏剧本质的真
下一篇:史坦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