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不在山那边

幸福不在山那边

泥巴杂文2025-04-25 19:09:04
2009年7月1日,我随中国计量学院“幸福音符”小分队在杭州进行暑期实践活动。本次实践的主题是“携手农民工,共创和谐社会”,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外来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对于我们这些长年居住在校园的学生来说,
2009年7月1日,我随中国计量学院“幸福音符”小分队在杭州进行暑期实践活动。本次实践的主题是“携手农民工,共创和谐社会”,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外来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对于我们这些长年居住在校园的学生来说,这次的集体外出活动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实践的第三天,我们来到杭州的“九堡”,穿越“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旁边的农田,我们来到了“九堡镇”。与其说是一个小镇,不如说是一个大点的村子。来到“九堡”,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窄”,不仅是道路窄,房屋也很“窄”。这里的房子大多占地面积都很少,很多都是平房。通过走访,我们得知居住在这里的大多数来自安徽、江西、四川、河南的农民工。他们很多在服装厂和工地打工,生活比较艰苦。
可能是由于很多人都外出干活去了,我们早上的收获微乎其微。将近12点时,终于有一些农民工陆陆续续地往家里赶了。我们抓住机会,主动向这些人搭讪。或许因为我们是大学生的缘故,这些农民工对于我们几乎没有什么隔阂,我们天南地北地聊了起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50好几的大爷。起初,我先向他作自我介绍。当他得知我们是大学生时,他很自豪地跟我们说,他的两个儿子也是大学生,就在下沙念书。三年前,他来到杭州收废品赚钱,目的就是省吃俭用供养他的两个儿子上大学。除此之外,他还有两个女儿还在念高中,马上也要考大学了。我仔细端详了这位大爷,深邃的双眼,瘦弱的身躯,满脸的皱纹,有点佝偻。他告诉我们,在他心目中,念书才是一个人出人头地的方法,他最自豪的就是他那两个争气的儿子。
随着这几年国家对于教育的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知道了什么是“科教兴国”,他们对于知识的追求不比城市人少。
我在随后的调查中走访了很多居住在九堡的农民工,我很喜欢走进他们的家,与这些人做最直接的交流。我看到一些小孩子,我问他们长大后想做什么。出乎意料的是,很多小朋友都说长大后想当科学家。他们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很喜欢对我们这群大哥哥、大姐姐问东问西。然而当我问他们念完书以后还回不回老家时,很多小孩子都沉默了,他们似乎若有所思。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还记得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与我交谈的那位大爷还告诉我们他那两个女儿都准备考到杭州来。在谈到她们现在的学习状况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女儿现在在念高2,期末考试在就读的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要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子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开放20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对于教育,农村的孩子们想的还是“考大学,去大城市”。这种观念的的确确是无可厚非,然而他们作为自己家乡的一份子,难道真的没有义务为自己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吗?
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我感触颇多,“留守儿童”、“农民工的生活休闲状况”、“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等等都是我们所关心的话题,然而最让我触动的还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教育不一定总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
我希望全社会开始认识这些问题,并研究出解决的方案来。我相信,正如我们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携手农民工,共创和谐社会”所说的那样,最终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和谐。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