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抛荒”亟需政策根治

“隐性抛荒”亟需政策根治

店子杂文2025-04-02 13:51:07
“从取消农业税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激励下,数亿农民从中直接受惠。然而,记者最近在湖南省主产粮区采访时却发现,随着种粮成本的再次上升,许多农民开始将原本种植双季稻改为种植单
“从取消农业税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激励下,数亿农民从中直接受惠。然而,记者最近在湖南省主产粮区采访时却发现,随着种粮成本的再次上升,许多农民开始将原本种植双季稻改为种植单季稻。“双改单”的大量出现,使许多主产粮区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呈现大幅下降趋势,一些业内人士对此深表忧心。”(09月10日来源:《经济参考报》)。
新闻中认为这是一种“隐性抛荒”现象。其实,岂止是大量的“双改单”?岂止是大量的“隐性抛荒”?有些地方的农民干脆弃田不种,或是挈妇将雏到城市淘金;或是离妻别子到他乡寻梦。农村再次出现了抛荒了潮。
前些时,笔者和当年一起下乡插队的“知青”到当年插队的地方旧地重游,然而,看到是景象大出我们的意料,让我们心中隐隐作痛。当年我们抛洒汗水改造的“大寨田”里是野草疯长、红花娇艳;当年我们挥洒青春建设的桃园中是杂树丛生,灌木成林。但是却见不到那种“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笑画图中”的田园景象。走进山下的村子中,也是阒寂无声,难以见到一个人影。在一个山洼中,我们碰到了一个70多岁的老者,当我们告诉他我们的疑问时,老人神情黯然地说:“现在哪个还愿意种田,有一点能力、有一点路子的人都搬到城市去了,村中剩下的都是没有能力、没有路子和走不动的老人和孩子。我们是300多人的村子,现在在家中的还不到50人,莫说是田地荒了,连大半截村子都荒了”。
“现在种田不交税,国家还有补助,为什么农民不不愿种田?”
“你们只看到电视上的宣传,国家的那点补助比起化肥、农药、请人的价格来真正算不了什么,赶不上到外面去捡一点‘现棉花’。再加上现在孩子少,大人们都把孩子上学当作天大的事,但是,我们这附近十几里都没有一所小学,孩子上学要走十几里路,大人们也不放心,不如干脆搬到街上去住”。一席话,说得我们默然无声。
农村是人类文明的源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兴则国家旺,农业稳则社会稳。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就是发端于农村。现在,文明的源头已开始枯竭,中华文化的发展缺少了底气。中国几千年的传承就是农业在维系,现在,农业却在萎缩,农业的维系功能在不断弱化。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的人口国,每天消耗的粮食及农副产品比山还高,如果没有一个繁荣的农村和稳定的农业,为这么多的人口提供稳定而丰富的粮食和农副产品,国家的繁荣、社会的稳定、持续的发展,想起来就叫人悬心。
因此,繁荣农村、稳定农业不仅仅应该只是文件上写一写,口头上念一念的事了,而应该是切切实实的政策和扎扎实实的行动了。
常言道:洛阳虽好不如家。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匠狗窝。农民是乡土观念最强,家庭意识最浓的群体。但是,为什么他们还是拖儿带女、背井离乡到城市下苦力、干苦活呢?原因皆是利益比较使然,价值导向的结果。没有人愿意付出最多、得到最少;劳动最苦、生活最难的日子。也就是农民常说的“打我来,骂我来,吃了亏我就不来”。所以,农民们宁愿餐风露宿也要在城市中顽强地生存下去,宁愿遭白眼、受歧视也要在城市中扎下根来。所以,只有让农民种田有钱可赚,生活变得方便,农民才会把土地当成命根子,从心底热爱土地,才会精心侍弄土地,才不会有显性抛荒和隐性抛荒。国家繁荣的底气才更充足,社会稳定的基础才更牢固。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