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女人

市面上的女子多如牛毛,好似天生丽质,如花似玉香气扑鼻,值得男人去爱的女人有许多,那些不值得去爱的女人也有,但在男人的眼里好似弃如薄屡,不仅仅如此,但只是美丽动人...
杂文 2025-09-12 0

网络问政不能成了网民的自说自应

南京市何时实施年次票制,一直是很多市民关心的问题。结果,有市民早在4月15日就在南京市网络问政平台发了帖子,按规定应在24小时获得回复。但如今一个月过去了,多名...
杂文 2025-09-12 0

文学的艺术价值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也许今天的我们提及起“文学的价值”的时候,许多的人们都会在心里面浮现起这样子一个奇怪的理念,那就是:“文学的价值”是什么?是的,这也是我...
杂文 2025-09-12 0

扫尘•莫忘涤除心灵的尘埃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旧布新”的含义,可以扫来福气。其用意就是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去。况且,扫尘对...
杂文 2025-09-12 0

幸福和灾难

世上的事有千万件,归纳起来也就有两件,一件事幸福,一件是灾难。其实幸福和灾难时并存的,就像男人和女人,黑夜和白昼太阳和月亮,风雨雷鸣和彩虹霞光一样几乎在同时出现...
杂文 2025-09-12 0

思想火花(62)

现在老是提倡进取,在物质方面,过于进取,则是贪婪。人的社会不等同于自然界,但也不能完全摆脱自然法则。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看到各人的价值高下,常常以某所获得的成...
杂文 2025-09-12 0

江湖本来无规矩

江湖,本来应该是一个水灵灵的词语,一江春水,湖境幽深。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美妙个词竟然被做为“出来混”和尘俗世故的概括。“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单单这一句关于“...
杂文 2025-09-12 0

“民族文化是民族存亡之根”令人警醒

今天下午,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应邀以《民族文化与民族命运》为题,为光明日报编辑记者作了专题讲座。彭林教授引经据典,通过大量史实反思近代以来的文化之争和西方人的...
杂文 2025-09-12 0

从“我爸是李刚”到“我爸是国法”

当大家对“我爸是李刚”一句记忆犹新的时候,终于,又一句“雷人话”出台了,那就是“我爸是国法”。如果说“我爸是李刚”这一句还多少显得有点“谦虚”的话,那么“我爸是...
杂文 2025-09-12 0

我看到了一团火

今年我回了家乡,回到了乡村,也回到了乡村,也回了童年。父亲开着车,回家乡的路已经很旧了,大小不一的坑,就像月球的表面一样,所以车走起来便摇来摇去的,而坐在车里的...
杂文 2025-09-12 0

好好活着

终于看完了《如焉》,很耐看的一部小说,也很受感动。小说中有一个叫卫立文的文人,更确切的应该称为学者——一个经历过中国现代史上两次巨变的老人。在那种年代,我很惊讶...
杂文 2025-09-11 0

电影的中国记忆

无论是电影,还是看电影,仿佛联想起这个词就已经有无限的记忆在脑海里回荡。一个个不同的人物,一种种特别的感觉,给深陷其中的灵魂无数的忧伤与喜悦,直至电影结束,所有...
杂文 2025-09-11 0

要命的妖女

《洛丽塔》,也译作《一树梨花压海棠》,苏学士的这一妙句,颇有些香艳的味道。影片拍得很“干净”,故事倒也是香艳的,同时却又平添了几分无奈与宿命。早前看过小说,印象...
杂文 2025-09-11 0

这年头,“年”味儿越来越淡了

还有几天就要过年了。楼下退休的老周两口子每到过年前都要自己灌一些腊肠,看到他们老俩口忙进忙出的样子,我们似乎也从中感染到了一点过年的气氛。今年还一样,老周他俩一...
杂文 2025-09-11 0

包办捐款

朋友和我闲谈,说:“南方遭洪灾了,我捐款100元。”“不错啊。”我赞许地点点头。“当然了,献献爱心很好,可是我很气愤,我没有自己拿钱去捐,而是被领导扣下了100...
杂文 2025-09-11 0

听临关月苦,清入海风微

城南虏已合,一夜几重围。自有金笳引,能沾出塞衣。听临关月苦,清入海风微。三奏高楼晓,胡人掩涕归。(王昌龄《胡笳曲》)本诗描写边塞战事吃紧,兵临城下,在这危机的情...
杂文 2025-09-11 0

嗳昧罪大

“暧昧让人受尽委屈,找不到相爱的证据”杨丞琳的一首《暧昧》唱出了诸多人的心声。或许每个人心中住有一个带有嗳昧色彩的红颜或蓝颜吧。都说暗恋无罪,失恋无罪,不爱无罪...
杂文 2025-09-11 0

一步之遥,让你一次看个够!

又是上海滩,又是法租界,但是不再有许文强了。一步之遥,这样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眼花缭乱、欲罢不能的香艳故事,就这样儿在中国上海的法租界开始了。一步之遥,一切皆是如...
杂文 2025-09-10 0